Page 1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11

内容: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但在运行中,
             民主集中制的实际效果与政治体制、执政方式的关联,比之与理论阐述的关联要大得多。
             在适应领导军事斗争和计划经济需要的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主往往缺位或先天不足。在已
             经执政的条件下,民主长期缺位的结果,必然是权力过度集中。我们看到,无论苏共,还
             是中共,或是其他共产党,执政之后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集中过度、民主不足的弊端。因
             此,可以说,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共产党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掌好权要
             面对的亟需回答的问题。
                  执政之初,我们党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探索曾经有一个热潮。这个热潮形成的渊源有
             三。一是在刚获得政权的情况下,我们对如何 “为人民掌权”不太托底,很需要在 “如
             何实行民主”的问题上集思广益。毛泽东的 “进京赶考”说实际上就是这种心态的具体
             体现。这就客观上为开展党内民主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苏共影响。实行 “一边倒”政
             策后,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进入蜜月期,加上本来就采用了苏联模式,我们和苏联走得很
             近。随着赫鲁晓夫上台反省斯大林过度集权的模式,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也成为我们党内
             普遍关心的话题。三是过去既有的中央统一指挥、又分头主持军事斗争的成功模式延续下
             来,客观上促成了党内大事共商的氛围。
                  这个热潮的集中表现是党的八大。八大召开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党内民
             主的过程。对于八大拟制定的文件,在会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即以各种形式在党内广泛征求
             意见,真正成了一次刘少奇所说的 “集体创作” 。八大期间,68 人作大会发言,45 人
                                                                〔 13〕
             书面发言,对发言的要求是 “要有批评,要有丰富的批评” 。大会的信息是开放的,新
                                                                            〔 14〕
             闻及时报道,报告、发言及时登报。八大形成的成果更是突出了党内民主:第一次规定了
             党员的七项权利;尖锐批判了斯大林个人迷信,向全党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历史任务;
             强调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等。
                  遗憾的是,在这之后,党的建设实践很快离开了八大展现出来的党内民主进程。其中
             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在这里不一一分析。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对巨大的权力有
             可能给党、特别是给党的领袖带来的扭曲力量警惕不够,没有用强有力的制度为党内民主
             建立保障,使大量好的传统难以得到延续。我们看到,从此领袖的个人专断愈演愈烈,以
             致最后出现了 “文革”这样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痛定思痛,党的建设方面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党
             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缺乏民主的现象,强调党内民主。
                  对于党内民主,全党在认识上是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从
             党的历史上看,民主遭到破坏,往往与权力过分集中有关。 因此,在他本人支持、时任
                                                                           〔 15〕
             总书记胡耀邦坚决贯彻下,首先恢复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对中央机构进行了相应改革,
             并于 1983 年制定了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把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家长制、
             废除终身制、提倡 “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保障党员权利等与
             党内民主相关的大量内容纳入其中。2002 年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的重大命题,使党内民主在全党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这直接激发了各级党组织、特别
             是地方和基层党组织探索党内民主实现方式的积极性。2004 年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归纳出了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
             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和要求。
                  对党内民主的这些新认识十分重要。发展民主的路径是可以选择的。我们既不能延续
             苏联模式缺乏民主的弊端,也不可能采纳西方多党制。一个合适的选项,就是在党的领导
                                                                                                       1 ·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