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111
〔 21〕张洪武. 论社区治理中的多元权力互动 〔 J〕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 1) .
〔 22〕方竹兰. 论财产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 J〕 . 中国民政,2015,( 3) .
〔 23〕高义卓.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问题 〔 J〕 . 法制博览,2018,( 28) .
〔 24〕金俭. 房地产法研究 〔 M〕 . 科学出版社,2004. 354.
〔 25〕陈鑫. 业主自治———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基础 〔 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 26〕陈雯. 论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及制度完善 〔 J〕 . 政法学刊,2003,( 5) .
〔 27〕李怀,武艳楠. 城市 “社区社会需求”整合:一个重建社区公共性的分析 〔 J〕 .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4) .
〔 28〕吴昀潇,梁海森. 城市社区精英的类型与结构特征潜类分析 〔 J〕 . 领导科学,2018,( 26) .
〔 29〕赵娜. 浅析乡村社区精英与城市社区精英的概念和类型 〔 J〕 . 法制与社会,2008,( 11) .
〔 30〕林新伟,赵康. 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社区精英参与社区治理及其原因分析 〔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4) .
〔 31〕〔 33〕卢学晖. 城市社区精英主导自治模式:历史逻辑与作用机制 〔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5,( 8) .
〔 32〕孙璇. 社会微治理视野下的社区精英治理机制研究 〔 J〕 .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
( 12) .
〔 34〕卢学晖. 社区精英主导治理:当前城市社区自治的可行模式 〔 J〕 . 宁夏社会科学,2015,( 4) .
〔 35〕刘晔. 公共参与、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对一个城市社区公共交往行为的分析 〔 J〕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 5) .
〔 36〕王思斌. 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 J〕 .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5) .
〔 37〕赵芳芳. 基于社群主义理论的社区组织参与治理研究 〔 J〕 . 科技创业月刊,2017,( 12) .
〔 38〕郑建君. 公共参与:社区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制度化———基于深圳市南山区 “一核多元”社区治理
实践的分析 〔 J〕 . 学习与探索,2015,( 3) .
〔 39〕李雪萍,陈艾. 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 〔 J〕 . 贵州社会科学,2013,( 6) .
〔 40〕杨光飞. 行政主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观察与政策反思———以网格化管理为例 〔 J〕 . 黑龙江
社会科学,2015,( 5) .
〔 42〕贾智丞. 社区居委会 “去行政化”改革问题及对策 〔 J〕 . 新西部,2018,( 20) .
〔 43〕向德平. 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 J〕 . 学海,2006,( 3) .
〔 44〕殷红霞,刘智勇. 我国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的现实必要性研究 〔 J〕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 4) .
〔 45〕季程远,周兆晟. 城市社区居委会的 “行政化”与 “去行政化”———基于 J 市 Y 社区的个案考
察 〔 J〕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18) .
〔 46〕陈晓运,姚森隆. 居委会 “去行政化”:实践、问题与对策 〔 J〕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 4) .
〔 47〕姚芳,陈斌.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实践创新———以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社区 (街道)为例
〔 J〕 .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 10) .
〔 48〕叶敏. 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 〔 J〕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4) .
〔 49〕聂苗. 社区治理新格局中 “党建引领”的内涵与路径分析 〔 J〕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 4) .
〔 50〕弓联兵,田颖敏.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基于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考察 〔 J〕 . 中国延安干部
学院学报,2016,( 1) .
〔 51〕孙萍. 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党政主导下的多元共治 〔 J〕 . 政治学研究,2018,( 1) .
【责任编辑:朱凤霞】
1 ·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