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21

社会·2025·3

           认知捷径并使人产生习惯性的反应(Strauss and Quinn,1997)。有研究发
           现, 在特定情境下被激活的认知图式往往不是与个体当下的感知相关
           性最强的, 而是在反复体验的图式成为习惯时与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评
           价最相关的那些图式, 因为个体对这些图式的调动受到积极情绪的奖
           励( Shore,1998;Strauss and Quinn,1997)。
               文化图式对行动的影响不只在无意识和潜意识阶段, 主导性的文
           化图式会上升为集体叙事,集体叙事在文化图式这一“骨骼”的基础上
           增添了“血肉”,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具体描述了象征性事件或人物特征,
           阐明了事物的某些特性与结果之间的图式性关联( Bruner,2004;Ewick
           and Silbey,2003;Alexander and Smith,1993)。 集体叙事通常具有完整自
           洽的情节结构, 因此其在个体的思维和意识层面也具有较高程度的吸
           引力。 当叙事被不断传播时,会生成新的内容和细节,使之变得更为可
           信也更具有道德意义。 与文化图式对行为的影响类似,由于叙事将事件
           和人物有序连贯地组织起来, 人们在接触叙事时通常会暂停对其的质
           疑和反驳,忽略其他替代性选项;集体叙事对行动的影响也是通过其社
           会分类功能实现的, 即通过划定边界的方式将事物界定为正常和反常
           的、自然和非自然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图式和叙事将连续的意义世界
           划分为离散的聚类( Alexander and Smith,1993)。
               社会结构对个体认知世界的塑造是通过分类系统实现的, 个体接
           受何种图式和叙事是分类系统运行的结果。 一方面,分类系统对个体认
           知和行动的影响大多发生在“自动的认知”(automatic cognition)这一无
           意 识层面, 而非“蓄意的认知”(deliberate cognition) 这一有意识层面
           (DiMaggio,1997),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紧迫性(Bourdieu,1990),个体不得
           不在信息不充分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决策, 因而更多地依赖
           于特定情境中被激活的图式和叙事所提供的归因信息来进行决策。 另
           一方面,分类系统自身的形成并非是无意识的,而是符号权力有意行使的
           过程 (Bourdieu,1990)。 具有专断性的符号权力将客观世界建构为各种
           社会类别,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提供原料,并影响着个体和
           群 体 的 行 为 模 式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符 号 权 力 还 具 有 创 造 “误 识 ”
           (misrecognition)的能力,能够赋予各种社会类别不证自明、理所当然的
           权威性,使得这些社会类别独立于自身被建构的历史,以一种自然的、
           普世的面貌为人们所接受,从而不断得以生产和再生产,尽管这些社会


           · 214·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