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98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融资约束时,往往需要依赖内部资源维持发展,进而减少企业发放现金
                股利的资金储备,因此,当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在金融化进程中得到一
                定程度的缓解时, 企业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内部资金储备来支付更高的
                现金股利,以维护股东的权益(吴春贤、张静, 2017)。 从行为金融化的
                角度看, 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显著增强了非金融企业管理层在公
                司治理等方面受到的监督。 与个人股东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强的动
                机和能力推动企业做出提高现金股利发放的决策, 以实现自身收益的
                最大化,因此,机构持股与现金股利之间通常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直接与管理团队沟通, 并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
                权,还可以通过出售股票等方式促使企业发放更高的现金股利,从而实
                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Firth,et al.,2016)。 而现金股利的增加不仅
                通过管理层持股的方式增加了管理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现金股利的
                增加也体现了企业股东价值导向治理模式的强化。 这意味着,在解决传
                统代理问题的过程中,管理层与股东逐渐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管理层
                进而获得了相较于普通员工更大的议价权力。
                    假 设 2(“管 理 层 权 力 扩 张 假 设 ”): 企 业 金 融 化 通 过 增 加 每 股 股
                利 的 方 式 对 管 理 层 薪 酬 产 生 正 向 影 响 , 进 而 扩 大 了 企 业 内 部 的 收
                入 差 距。
                    最后, 企业金融化除了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议价
                权力关系之外,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从结构金融化的角度看,企业投
                资金融资产不仅可以获得利息、分红和资本增值收入,还可以通过购买
                和出售金融资产的方式分散企业的单一经营风险, 提高应对短期财务
                压力的能力。 从行为金融化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作为股东加入企业可以
                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企业的杠杆比率, 金融机构持股的企业在获取信
                贷、融资租赁等金融资源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杨筝等,2019),有助于
                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开展投资和扩张,推动利润增长。 正如一些研究所指
                出的,企业金融化有助于企业发展,如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率等(Theurillat,et al.,2010;Stulz,2022),
                那么,这会给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带来何种影响呢?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红利是普惠性的,尤
                其是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的发展将为那些弱势群体带来更多收入,并由
                此缩小收入差距。 按照这一逻辑,企业金融化带来的企业利润也应该会


                                                                          · 191·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