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90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塑社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收入与财富分化。 与金融化的多
个维度相一致, 既有研究也从不同层面讨论了金融化对收入分化的影
响。 许多研究指出,金融化通过牺牲生产性经济、削弱控制收入差距的
制度、颁布有利于金融发展的政策、创新公司治理结构、繁荣股市等方
式使社会不平等程度显著扩大( Kus,2012;Van Arnum and Naples,2013;
Alexiou,et al.,2022)。 基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研究也发现,非金融
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服务和投资市场改变了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
议价能力,进而加大了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Lin and Tomaskovic鄄Devey,
2013;Alvarez,2015)。 在个体层面,家庭金融实践嵌入于广泛的不平等
系统,优势家庭会利用金融活动获得更大的收益,导致财富不平等程度
急剧升高( Grigoryeva,2016)。
国内的研究更关心家庭金融实践的阶层差异, 发现中国家庭金融
投资决策背后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阶层化逻辑,静态的阶层地位与动
态的阶层流动都会影响家庭的金融投资,客观阶层地位较高、具有主
观向下流动感知的家庭更可能进行金融产品投资(何晓斌等,2022;郑
路、徐 旻 霞,2022;柳建坤等,2023)。 家庭的金融投资主要影响财产性
收入,但中国的整体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差距,而不
是财产性收入差距(陈志刚、吕冰洋,2016)。 要了解金融化对收入差距
的整体影响, 就要深入分析金融化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差距的影响,这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对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收入差
距的影响;二是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
文主要关注的是后者,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有过相关讨论(黄宝竹、陈享
光,2022;徐畅、毛志宏,2022;庄家炽、陆美贺,2023),这方面还有进一
步探析的空间。
既有研究以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为主, 并且几乎都是分析企业金融
化与收入差距的直接关系。 而对于中间机制和过程的分析,目前有两种
思路:金融发展视角与权力结构视角,而且都缺少实证检验。 本文试图
结合这两种分析思路,构建一个金融发展的不平等效应分析框架,来系
统分析企业金融化对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运行机制。 正如前文
所说,金融发展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发展的
不平等效应分析, 进一步对社会发展的不平等效应做一个初步的总体
性讨论。
·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