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89
社会·2025·3
心议题。 如果社会发展意味着社会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共同富裕是一
种社会资源分配的结果, 那么社会资源的增加是否一定会导致资源分
配的均衡呢? 虽然目前各个领域都有相关的研究,比如,教育扩张与教
育机会的不平等、市场转型与收入差距、现代化与代际流动等,但还有
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金融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优化资
源配置、转移交易风险、促进科技革新和资本积累等途径拉动经济增
长(徐伟呈、范爱军,20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之后,
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业增加
值在 GDP 中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2.1%提高到 2015 年的 8.2%, 之后一
直维持在 8%左右, 金融的社会角色因此也出现了逆转———从支持性
质的次要经济活动变为驾驭经济的主要动力,这一过程被称作“金融
化过程”(林庚厚、尼利,2024:19)。“金融化”的概念最早由爱泼斯坦
(Epstein,2005)提出,他把金融化定义为“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行
为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和国际经济运行 中 作 用 日 益增强 ” 的历 史 过
程。 具体而言,在金融化时代,利润的产生越来越多地是通过金融渠道
而不是商品生产、贸易和非金融服务 (Krippner,2005),这种定义方 式
重点关注的是金融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
始将视线转向更加微观的企业层面,强调金融化遵从的是一种“股东
价 值 导 向 ” 理 念 及 其 基 础 上 的 企 业 治 理 结 构 和 治 理 实 践 的 变 化
( Sawyer,2013;Dünhaupt,2014)。 更多的研究则是将两者相结合,强调金
融化可以视为相互依存的几个过程:在国家层面,金融业的主导地位
日益上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日益取代其他经济部门成为盈利活动
的重要来源; 在企业层面, 非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服务和投资
市场,股东价值最大化和金融指标逐渐成为非金融企业的重要评价标
准;在个人和家庭层面,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活动,金融已经渗透到
生活的方方面面(Lin and Tomaskovic鄄Devey,2013; Clarke and Gholamshahi,
2017;Alexiou,et al.,2022;周 浥莽、李月 旻,2023)。 有研究显示,自 2005
年起,中国的金融化进程明显加快,金融行业的 GDP 贡献率和吸纳就
业水平都有显著提高,非金融企业对金融获利的依赖也显著增强(张
成思、张步昙,2015)。
随着金融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金融化如何重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