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26
社会的事件性
不宁唯是。 在舒茨对社会世界的四重划分中,前人世界(Vorwelt)、
共同世界(Mitwelt)和 后 人世界(Folgewelt)都 依 赖 于 周 围 世界(Umwelt)
中的“我们关系”(Wirbeziehung)才能获得其根本而原初的效力,“只有
从面对面的关系中,从我们对世界的共同生活体验中,主体间世界才能
构成”(Schutz,1967:171)。 而“我们关系”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世界的最终
奠基,则是因为“我们关系”处身其中的周围世界在空间与时间上是直
接 向 我 呈 现 的 ,“我 ” 和 “你 ” 的 生 命 流 程 在 此 具 有 真 正 的 同 时 性
( simultaneity)(Schutz,1967:163)。
同时性涉及意义在其中构成的内在时间流程与所形成的社会行为
的外部视域之间的关系( Renn,2006)。 然而,这一同时性如何得到担保
呢 ? 在《社会 世 界 的 意 义 构 成》第 20 节 ,舒 茨 指 出 ,身 体 的 共 同 存 在
(Koexistieren,coexistence)不足以成为同时性的本质特征,因为我也可以
—
想象历史人物——其身体与我并不“共同存在”———的意识和我的意识
处在准同时性( quasi-simultaneity)的情境中,而前人世界之所以可能就
依赖于这一意向性目光的朝向。 他进而写道:
因此,我假定,在任何给定的时间,我们都指向同一个对
—
象, 这些对象超越了我们任何一方的主观经验——至少在自
然态度的世界里是这样。 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一个人对他的
同伴有直接的经验,在这个世界里,我假定你看到的和我看到
的是同一张桌子。 (Schutz,1967:105)
雷 恩 ( Renn,2006) 认 为 , 舒 茨 对 同 时 性 的 论 述 是 一 种 奇 迹
( miracle),因为同时性需要将自我和他我(alter ego)的内在时间流程同
步在一个客观时间当中,但这样一种同步无法得到任何保证。 以上述
引文观之,舒茨并未明确如何担保“我们关系”的同时性,“我”所能做
的 只 不 过 是 通 过 假 定 “我 们 ” 的 意 识 活 动 在 意 向 性 对 象 方 面 的 一
致——都指向同一个超越对象———来确保“我们” 正在一起“共同衰
—
老”( Zusammenaltern)。 职是之故, 舒茨似乎是不得已方借由假定两个
自我意识在意向性对象方面的一致来通达两 个 内 在时 间 流 程 的同 时
性的。
但是,“我”如何能够假定“我”看到的桌子(意识的意向性对象)和
“你”看到的桌子是一致的呢?舒茨给出的理由是“至少在自然态度的世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