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社会》2025年第1期
P. 197

社会·2025·1

           区研究的走向(吴文藻,[1934]2002:7;侯俊丹,2021)。


                         表 6:燕 京 大 学 1935—1936 年 度 课 程  18 (节 选 )
               课程         授课教师        学分               授课情况
           比较社会学       拉德克利夫 ·布朗            一个半月短期课程,每星期四小时
           社会学研究班      拉德克利夫·布朗             短期课程,每星期两次,每次二小时
           社会运动自然史     严景耀            0-3   第三(须经特别允许)、四、五年级选修
           社区调查        赵承信            3-3   第三、四年级选修
           社会人类学       吴文藻            3-0   第二年级社会学主修生必修

           家族制度        吴文藻            0-3   预修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人类学

               (一) 反思清河试验:无法“控制”的社会“恒常”
               清河试验中的社会调查用数量表显社会状况, 试图发展出一套合
           宜的社会控制技术。 而派克则反对社会学研究中的统计过热及救世主
           义,不赞成社会科学家投身社会改革。 他认为统计无法呈现出事实的所
           以然,研究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社会的过程或社会本身,因此是死
           板的“社会古董学”。 而派克提倡的人文区位学,被认为是将社会统计
           学与地理社会学相结合,使两者变成运用不息的关系( Rice,1931;许仕
           廉,1933:3-4)。 取材于生物学中的植物区位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史学
           等思想资源的人文区位学, 发展出了根本区别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
           念如“位置”“流动”和“自然区域”。 人文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位置”发生
           变化进而产生“流动”,社区才有了脉息。 在流动中,不同能力的个人或
           团体发生社会作用, 常生类别, 并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最适合的区域居
           留,从而形成“自然区域”。 而“自然区域”就是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基本
           单位——社区(赵承信,[1933]2002:73-78)。 在吴文藻看来,人文区位
               —
           学并不是一种新学问,只是一种最新颖的环境论。 区位学的中心思想,
           在地理一方面,是“空间区域”,是“地理位置”;在社会一方面,是“人口
           流动”,是“经济分工”。换言之,是以围绕文物制度的环境——地理的或
                                                             —
                      —
           社会的环境——为着眼点(吴文藻,[1934]2002:15)。

           18. 《附录一: 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度概况》,1936
           年,《社会学界》第 9 期。


           · 190·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