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65
社会·2024·6
曾国藩对于垫赔的反对,一方面是担忧垫赔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
其中最根本的便是将来各处分派所损害的又是弱者和小户, 因而也就
不再是真正的“造福百姓”;更深一层的考虑则在于,地方社会与官僚体
系之间过于紧密的联系会形成某种后来县令所能利用的“旧例”,这样
既对于双轨的分离有所损害,也会给湘乡县的庶民造成更大的负担。 在
“咸丰元年( 1851 年)九月初五日与诸弟书”中,曾国藩(2015:200-201)
再次强调这些事情不可行:
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
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 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
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 惟捐银弥亏,则
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
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借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
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曾麟书等乡绅之所以希望为朱知县捐垫亏空, 其根本目的在于让
其实授湘乡县知县,进而将这一好官长期留在县里。 然而,对于这一事
情,曾国藩的态度仍然非常复杂。
3. 请留朱石翘事
“咸丰元年(1851 年)六月廿五日季弟来书”中再次 提 到 捐 钱 垫赔
的事情,曾家人的目的是想让朱石翘填实授留在湘乡,他们担心被损
害的书吏会买人告状赶走朱石翘。 为此,乡绅们甚至以不误奏销为理
由来要挟上宪:
现在收上忙, 官民相安, 乡间愿捐钱垫一万六千两的亏
空,欲官填实授。 父大人从中劳神费力已三四月,而各书差假
会匪买人告状。 弟恐此官早去,则一切积弊不能除,父大人徒
劳罔功。 爰请贵同年钟太尊通知各宪:不填实授,则乡间不捐,
朱令不接亏空,奏销必误,上宪亦有处分;若填实授,则湘乡获
福,奏销不误,则各官相安, 即师梧冈于开复亦有益。 子宾已
有信与弟,虽未遽填实授,而久留则可靠,看大势必填实授。 弟
亦出于不得已,非孟浪成事,兄毋以弟为虑。 其中详细曲折,待
下次再行缕述。 (曾国藩等,1997b:619)
这里还涉及此前被革职的师鸣凤的开复问题。 乡绅们表现得如此
主动,其背后很可能有朱石翘的意思在。 例如,在“咸丰元年(1851 年)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