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63
社会·2024·6
受都书之卡。 人人方便易完,故都都踊跃。 十二月初二日,头帮
米已出长河, 二帮米在十一二又可出去, 百馀年未有如此争
先恐后者。 ……今年我县钱漕、会匪,朱石翘父台办得极好。 然
亦用人得宜,绅耆之努力帮衬,为力亦不少矣。
(曾国藩等,1997a:88)
对于曾麟书参与钱粮征收的地方改革一事, 曾国藩 (2015:193-
194)的态度是一方面称赞父亲的义举,另一方面却在“咸丰元年(1851
年)七月初八日与诸弟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乡民可与谋始,难与乐
成”的担心:
父大人至县城两次,数日之经营,为我邑造无穷之福泽,
上而邑长生感,下而百姓歌颂,此诚盛德之事。 但乡民可与谋
始,难与乐成,恐历时稍久,不能人人踊跃输将,亦未必奏效无
滞。 我家倡义,风示一邑,但期鼓舞风声,而不必总揽全局,庶
可进可退,绰绰馀裕耳。
“为我邑造无穷之福泽,上而邑长生感,下而百姓歌颂,此诚盛德之
事”,这恰恰意味着曾麟书的行为在双轨政治的分离状态中展现了一种
两轨之间的接近和合作。 这一合作可以说是知县和士绅双方基于“造福
百姓”而出现的行为,两个轨道交叉合作的可能仍在于作为共同基础的
乡民和百姓。 如果无法调动乡民和百姓,不是真正“造福百姓”,突破分
离双轨的基础也就无从说起。
2. 捐垫前任亏空事
在进行钱漕征收改革的同时, 曾麟书还参与了与县令朱石翘有关
的另一件事情。对于此事,曾国藩的态度更微妙得多。曾国潢在“咸丰元
年( 1851 年)五月初一日澄弟来书”中提到:
弟在县谒朱父台,勤于听政,俭于处己,实堪钦敬,奇哉奇
哉,赏鉴季弟。 据城内人云,各乡因官好,愿捐钱赔垫前任亏空
万六千之数;此后将正饷南漕议一定章程,官亲征亲解。 朱公
接父亲到城一次,已会同各绅议正饷价,通县每正银一两,完
九八银一两四钱,格外加票银,大户中户小户不一,以一钱为
止。 父亲过节后必又来城,朱公一见弟,谈及此事云:“老伯如
此劳心费力,实在不安。早仰台端,真如望岁。”而弟未得详细,
未敢多言。 惟弟闻此事系尧师鼓舞,父亲到时止向众开口,原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