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66
湘乡曾家与地方政治:论双轨制的内部张力与协作
八月十八日澄弟来书” 中, 曾国潢谈到父亲曾麟书为留朱而与程制台
(程矞采)的讨论:
朱父台因送程制台过永,父亲谒制台,谈及留朱令与邑中
钱粮并会匪事,言论甚恓。 制台谓留朱不必具禀,“朱令之德政
既能如此合民心,小侄可保其三几年不调动。 前闻贵邑生童在
省城具公禀留朱,虽于例不符,而既已具禀,亦无大碍。 匪无不
会,而会未必尽匪,小侄将来可以此二语具奏,则州邑办会匪,
不至顾忌处分矣。 钱粮事既蒙帮办,尚要拜托,并祈转告各绅,
请竭力办理”云云。 父亲谒程,朱求往也。
(曾国藩等,1997b:627)
信文最后一句透露出,曾麟书之所以会谒程制台,其实是因为朱石
翘希望能借此留在湘乡。 对于诸弟和乡绅的此种留朱的计划, 曾国藩
(2015:194)一方面在“咸丰元年(1851 年)七月初八日与诸弟书”中表
明会以自己的方式尽力帮忙:“朱明府之得民心,予已托人致书上游,属
其久留我邑。若因办饷得手,而遂爱民勤政,除盗息讼,则我邑之受赐多
矣”。 这一做法正是费孝通在双轨政治中所提到的乡绅能够通过私人的
关系联系到官僚体系。 7 不过另一方面有趣的是,在联系的同时曾国藩
( 2015:197)又在“咸丰元年(1851 年)八月十九日与诸弟书”中表达 了
一定的保留态度: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此事若各绅有意,吾家不必拦阻,
若吾家倡议,则万万不可。 且官之补缺皆有呆法,何缺出轮何
班补,虽抚藩不能稍为变动。 澄弟在外多年,岂此等亦未知耶?
朱公若不轮到班,则虽帮垫亏空,通邑挽留,而格于成例,亦不
可行;若已轮到班,则虽不垫亏空,亦自不能不补此缺也。 间有
特为变通者,督抚专摺奏请,亦不敢大违成例。 季弟来书,若以
朱公之实授与否,全视乎亏空之能垫与否,恐亦不尽然也。
7.“咸丰五年(1855 年)十月十四日与诸弟书”中还提到曾国荃也曾致信左宗棠挽留当
时的县令唐苹洲,曾国藩( 2015:274-275)对此特别评论“留好官非干预公事可比”:“唐
苹洲父台恺恻慈祥,吾邑士民爱戴,此际去任,自必攀辕挽留。 但仅夏憩亭一信,不足为
凭,夏此时并非湖南之官,私信干预或者有之,断不能以公牍禀告中丞。 余若遽以书抵骆
中丞,恐省城并无唐公调任之说,翻讶此言从何而来,则根究其由,无损于夏憩亭,而转
有损于唐父台。 如果有调任之事,俊确信到日,沅浦以一书求左季高,可挽回也。 留好官
非干预公事可比,余之信所能止者,沅弟之信亦能止之,第不可早发,徒生疑窦耳”。
·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