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48

湘乡曾家与地方政治:论双轨制的内部张力与协作

                际治理权和影响力。 然而,杨念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士绅在文化层
                面围绕书院的活动,并未展开论述地方士绅参与地方行政的具体实践。
                    从经学视角来看,渠敬东(2016)从封建与郡县之辨的角度阐发了
                政统与道统的复杂关系。 从封建到郡县的过渡奠定了一个相辅相成、相
                                     —“事归政统,而理则归道统”。 政统与道统的
                互制约的双重治理系统——
                左右分立逐渐演化为皇权与绅权的“上下分治”,乡土社会成为师儒借
                由“避世”而“入世”的守护天道的政治试验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
                中”的“封建之意”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人事系统中官与吏的判分,对
                于士大夫内在精神中道统的强调是对于技术官僚与职业官僚的制衡;
                二是行政系统中上与下的双轨, 即在县级以下的行政中建立一种地方
                社会“皇权无为,衙门无讼”的治理传统。
                    引入“政统”和“道统”来理解“双轨政治”,意味着“双轨”不仅仅是
                基层社会行政状况,背后更涉及中国政治的根本结构。 这一根本结构既
                是组织意义上皇权官僚体系自上而下与地方社会自下而上双轨的分离
                与联结,亦是文化意义上官僚权力技术与道统的分离与联结。 落到具体
                处,则涉及士绅作为历史主体的思虑与行动。
                    至于“双轨政治”的分离与联结如何可能? 本文接下来试图从处于
                具体历史情境中的作为“双轨政治”担纲者的士绅来切入,以晚清曾国
                藩家族在湖南湘乡早期的事例为线索,阐明士绅如何理解双轨的分离,
                又如何突破双轨的分离。

                     二、 湘乡曾家与地方政治

                    (一)曾国藩家族与湘乡地方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 由于 1951 年从
                湘乡县中划分出了双峰县, 他的家乡现在属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
                坪村。 在清代,长沙府是湖南省的首府,湘乡县在长沙府中属于面积较
                大、人口较多的大县,因此湘乡县的行政地位较为重要,属于拥有“繁疲
                难”三字的要县。 曾国藩家族自其曾祖父曾希竟于 1808 年迁到湘乡县荷
                叶塘之后,直至曾国藩中举人后又中进士并前往京都为官,方开始发达
                起来。 随着曾国藩及其子弟的兴旺发达,曾氏家族在湘乡地方的威望与
                影响与日剧增,成为中华帝国晚期非常典型的官宦士绅家族。 然而,曾家
                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飞黄腾达而脱离乡土,直至 1949 年前,曾家始终在湘


                                                                          · 41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