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14

何谓“名分”?

                社会的其他重要概念。 如果单纯问及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是什么,答案也许并不相同,但从名分概念进行追溯,一个趋于认可的
                概念应 该是“礼 ”,因 为 它 奠 定 了 中国古 代 政 治 、社会 、文 化 的 基 本 框
                架、制度、规范和走向。“礼”本有通天人之际的含义,比如,《左传》上有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礼记·乐记》说“礼者,
                天地之序也”,故“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
                二十五年》),这是礼自身的合法性所在(俞荣根、徐燕斌,2007)。 至于
                其基本含义,可以借助《礼记·曲礼》上的一段话作最简要的理解: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这个“定”“决”“别”“明”的主体首先是统治者,其次也可以推广为
                一切主政和主事者,直至普通的百姓家长。 这就是《礼记·礼运》所说的
               “礼者,君之大柄也”。 孔子也说:“为政先礼。 礼,其政之本欤! ”(《礼
                记·哀公问》) 司马光则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资治通鉴·周纪
                一》),那么礼究竟高明在哪里? 《礼记·哀公问》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
                     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
                     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 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
                     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
                     章、黼黻以嗣。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
                     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
                     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昔之君
                     子之行礼者如此。 ”
                    可见,“礼”其实是一套君王或普通人用来区分与规范人与动物、鬼
                神、祖先、他人的位置关系,并从中可以评判各种是非曲直的治理体系。
                从这点来看,“礼” 的运用可以将人世间的所有观念及其行为方式进行
                全方位的规制。
                    但 必 须 要 注 意 的 是 , 无 论 这 些 规 范 是 制 度 还 是 仪 式 的 (吴 飞 ,
                2023),它们更多只具有文本意义,也就是对君王或普通人讲循礼之理,
                但无力主宰行动主体本身真的如何行事。 简言之,礼只规定了人与人之
                间的一切规范应该如此,却不能规定两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交往。 埃
                利亚斯 (Norbert Elias)敏锐地指出,在日常用语中,我们使用“民族”“国
                家”甚至是“社会”或“个体”这样的词汇,就好像这些是能自己行动或


                                                                          ·  7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