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11
社会·2024·6
中做出某种策略上的改变。 正如维特根斯坦(2016:18)所比喻的,一个
人知晓棋盘和棋子的规则,并不表明这个人就会下棋:懂得游戏规则和
会玩游戏并不是一回事。
一、身份与角色的区分
在历史学学科领域各式各样有关名分的研究中, 除了梳理古代名
人的各种言论以及产生的争论外, 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名分看作社
会等级或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并最终归结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
(陈继红,2010) 或身份角色 (安乐哲,2017:116)、 角色身份(储昭华,
2005:138、203-204)、角色及其规范的混合,乃至于由此引申出的更为
笼统的“区分”和“分辨”之义,如“界线”(李巍,2019)等,它们的共同特
点都是要以一个现有的可确认的学术概念体系来界定其义。 但是,这种
处理方式并不能使我们从中获得任何有关名分的启发,也即,当名分被
等级、身份、角色和规范等概念替代时,我们并没有对中国传统政治或
社会现象获得多少认识,更谈不上深入了解。 更加需要反思的是,当我
们拿着诸如身份、角色或地位等概念去解释中国政治和社会现象时,也
不能说就是在研究名分。 仅满足于在名分与身份、角色或地位之间做徘
徊性研究,几乎是无效的,只有深入剖析这些概念背后的社会、文化设
计及其系统,我们才有可能懂得名分,并从中看到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
运行的基本框架。 因此,为了搞清楚名分之义,我们先从现有的一些概
念入手来认识置换概念所带来的误区问题。
通常,身份(identity)是一个人在参与和他人共在的由历史和文化
塑造的世界中形成的个体自我(伯基特,2023:6),因此,它往往与一些
社会性 词 汇 一起 使 用 ,比 如政 治 身份 、文 化 身 份(文 化 认 同)、民 族 身
份、团体身份、性别身份等。 而角色(role)一般不这么用(如果这么用,
含义也是功能意义上的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比如,同一层次上的角
色用法往往表明,当一个人参与某种交往时,诸如政治事务、文化交流、
族群生活、组织沟通或者社会关系等,他会扮演其中的某种角色。 这看
起来好像不难区分, 但复杂性在于, 当两者共享一些更为基本的含义
时,社会学内部也有含混之处。 当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把身份与
角色的发生归结到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时,身份与角色便有了共同的
源头。 米德(1992:134)认为,自我中的“Me”如果拥有了生活经验,就可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