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83

社会·2024·4

                见得好。你得看打什么作物,这都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验总结出
                来的。(蓝天梦公司 LHQ,访谈时间:2019 年 7 月 23日)
               可见,当飞防服务在稷县全面铺开后,农民不能也不再需要根据自
           己的经验和细致观察防治病虫害,而只需要购买病虫害防治服务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品种、用药量、具体的防治操作均由
           飞手安排与实施,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无用武之地。
               2. 技术门槛的设置不断降低农民的技术可得性
               首先,技术培训的门槛设置将农民排除在技术获得的范围外。 政府
           部门的技术培训是农民获得农业技术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渠道, 在农业
           转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技术培训提高了资格门槛,推动技术培训的主
           体从普通农民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2 年以前,稷县政府在上级
                                           —“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针对普通
           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的技术培训项目——
           农民进行短期( 4—7 天)普及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该项目每年的培
           训人数在 1 000 人左右。 而从 2013 年开始, 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的培训
           主体、培训内容、培训任务和培训时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详见表 1)。
           培训从追求农业技术的大众普及转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有
           规定,就得找大户,种个三亩五亩的不算”(农业局 LYL,访谈时间:2019
           年 8 月 14 日)。 技术推广策略由“广撒网”转向“集中捞鱼”,“之前‘撒
           辣椒面式’的培训起不到太大作用,现在政策变了,只针对大户,大户更
           重 视 技 术, 培 训 效 果 也 更 好 ”(农 业 局 LRJ, 访谈时间:2019 年 7 月 6
           日)。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技术下乡的社会基础与实践目标也开始转移:
           其一,技术推广的对象不再是数量庞大的普通农民,而是规模化的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其二,培训目标从技术惠及广大农民转向完成上级指定
           的任务,产生了目标偏移。
                               表 1:农 业 技 术 培 训 项 目 的 变 化
               时间      项目名称         培训主体         培训内容      培训任务    培训时长
           2012 年以前  阳光工程培训     小农户            农业生产技术      1 000 人  4—7 天
                     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生产、农业经           不少于
           2013—2018 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00 人
                     培训                        营、产品销售             15 天
                                               农业生产、品牌创
                                新型农 业 经 营 主 体 、                   不少于
           2019 年至今  农民教育培训                    建、 市场营销、企 150 人
                                农业企业经理人                           15 天
                                               业管理
               资 料 来 源 :作 者 根 据 稷 县 农 业 农 村 局 有 关 农 业 技 术 培 训 项 目 的 文 件 整 理 而 成 。

           · 76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