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72
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剥离
社会的状态,强调经济活动对社会系统的“嵌入性”(embeddedness)有赖
以形成和维系的道德基础。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85)进一步从社
会网视角研究经济行为背后的“嵌入性”问题,他认为经济行为紧密嵌
入于社会关系结构,并将嵌入性划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种类型。
随着嵌入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境的拓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应用
于经验分析(王名、张雪,2019;陈蕾、姚兆余,2023),为深化农业技术和
乡土社会的关系认识提供了重要视角。 不过,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嵌
入”的具体形态刻画,忽视了对嵌入背后的深层机理的剖析,同时也未
重视引入“时间”变量捕捉不同时期农业技术嵌入乡土社会的具体形态
变迁(桑坤,2019)。 我们认为,农业技术嵌入乡土社会的具体形态呈现
动态演变趋势,遵循的动力机制和生成的社会后果也不尽相同。 受启发
于有研究所揭示的“嵌入性”的多重维度( Zukin and Dimaggio,1990:1-
36;陈蕾、姚兆余,2023)以及对技术双元逻辑的认知,本文结合稷县的
实际情况和理想类型划分方法, 将农业技术嵌入社会的表现形态依据
不同的历史阶段划分为组织嵌入、市场嵌入和资本嵌入。 在经验分析部
分,我们发现,农民在组织嵌入和市场嵌入两个阶段仍然掌握着农业技
术应用的主导权,而在资本嵌入阶段,农业技术与农民出现脱节,产生
了斯科特(2004)所关注的技术转移现象。
农业技术与农民脱节在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转移和再分配的过程。
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聚焦工业领域,将生产过程视为“形塑
工人的关键场域”(Burawoy,1985)。 通过对“生产的隐秘之处”的探究,
马克思(2004)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把生产过程分解成固定的流水作
业形式, 工人不再需要操作技术, 只需要简单机械地重复即可完成工
作。 布雷弗曼(1978:105)对资本主义工厂的研究发现,资本家为了提高
生产效率,对整个劳动过程进行了“概念与执行”的分离,掌握整套生产
技能的熟练工人被改造为只会简单工序的“局部工人”。 斯科特和艾约
博 分 别 将 技 术 转 移 和 技 术 重 组 的 概 念 引 入 农 村 社 会 分 析 。 斯 科 特
(2004:463)指出,国家的宏大项目在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民所拥有的
地方性知识与实践技术———“米提斯”被高度标准化和精确性的科学技
术所替代。 掌权者或项目规划人过分看重这些不尽适宜当地的技术和
手段,导致大型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收效甚微。 通过对四川夹江县
手工造纸业变迁史的历时性考察,艾约博(2016:50)发现技术既具化在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