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37
社会·2024·4
Mijs,2021), 而 且 在 最 近 的 时 期 和 世 代 中 , 优 绩 主 义 信 念 愈 加 强 烈
(Mijs,2018),甚至成为合法化收入不平等的“外衣”(Themelis,2008)。
优绩主义概念的提出者迈克尔·扬于 1958 年出版的社会学讽刺小
说 《优 绩 主 义 的 兴 起 ,1870—2033》(The Rise of the Meritocracy,1870 -
2033)中首先预见了这种优绩主义陷阱(Young,1958)。 当优绩主义叙事
成为一种主宰社会的“暴政”后,“能力+努力=成功”就成了社会中不容
置疑的意识形态,它制造了一个机会平等的“幻象”世界,形成一种“符
号暴力”,不仅掩盖了“出身”的影响,也掩盖了非个体可控的运气。 事
实上,运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个体的成功( Frank,2016),有学者用
“运气主义”(luckocracy)来概括这种影响(Streib,2023)。 因此,优绩主义
究其根本是一种个人主义归因偏误:以“能力+努力=成功”掩盖出身和
运气的影响(见图 1)。
优绩主义陷阱的个人主义归因偏误还表现在, 它将个人能力完全
视为可控要素,是“应得”的。 然而,实际上,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
个体不可控的天赋造就的。 美国《自然》杂志( 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表
明,智力在广义上的基因遗传性为 48%(Devlin,et al.,1997)。 将天赋视
为个人“应得”的观点在部分学者看来并不具有道德正当性,因为从道
德上讲, 天赋的随机 分 布 应 当 被 视 为 社会的共 同 资 产 , 正 如 罗 尔 斯
( 2009:77-78)正义论中“差别原则”的隐含假设。 依此来看,天赋就像
“基因彩票”(the genetic lottery)(哈登,2023),天赋好应归因于“抽彩”的
运气好,而非个人的“功绩”。 因此,优绩主义暗含一种道德陷阱,它因
否认天赋和运气背后的公共性, 而导致优胜者恃才傲物; 失利者被羞
辱、被憎恶、自怨自艾,这是反精英的民粹主义的核心道德情感来源(桑
图 1:优 绩 主 义 的 归 因 偏 误
注 :实 线 表 示 被 优 绩 主 义 凸 显 的 部 分 ,虚 线 表 示 被 优 绩 主 义 掩 盖 的 部 分 。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