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33

社会·2024·4



           优绩主义陷阱的本土检视:                                         社会
                                                                2024·4
                                                                CJS
           从“上下有别”到“先赋应得”                                       第 44 卷



           刘 铖        余秀兰       云如先



              摘   要: 优绩主义陷阱实质是个人主义归因偏误:以“能力+努力=成功”掩
              盖出身和运气的影响。 其在西方制造出“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最终
              导致社会撕裂。 在中国,高考作为典型的优绩制,学生们对高考分层的归因
              能够体现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情境中的表现。 通过比较城市籍精英学子和
              农村籍 二本 学生 这两 类群体 在归 因自 己 和 对 方 的 高 考 结 果 时 所 运 用 的 图
              式,本研究发现,“上下有别”的归因现象虽部分印证了优绩主义陷阱的理论
              假设,但是“谦虚”心理可能部分缓解了“精英的傲慢”;不同于西方的是,两
              类群体都持有“先赋应得”观念:认为天赋、出身等作为非个体可控的因素,
              是不置可否的或者具有正当性的。“先赋应得”观念与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反
              应得”原则不同,它反而和优绩主义形成强功能关系,缓冲了优绩主义陷阱
              在中国可能产生的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后果, 然而它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
              化陷阱。 鉴于此,应将优绩主义嵌入中国情境中进行分析,而非“脱嵌”地迁
              移现有理论进行解释。
              关键词:优绩主义       上下有别     先赋应得     教育不平等


              Examining the Meritocracy Trap in China:From “ Upper鄄Lower
              Distinction” to “Ascribed鄄Desert”


           * 作 者 1: 刘  铖  南 京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院 (Author 1:LIU Cheng,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作者 2:余秀兰  南 京大学 教育研 究院(Author 2:YU Xiulan,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E鄄mail:yuxiulan@nju.edu.cn;作 者 3:云如 先  南 京 大 学 教
           育研究院( Author 3:YUN Ruxian,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困难学生社会互动中情感能
           量 的 形 成 机 制 研 究 ”( BIA230183) 的 支 持 。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BIA230183).]
              感谢各位访谈对象的积极参与以及各位访谈牵线人的热心帮助。 感谢南京大学教
           育研究院王世岳和施悦琪老师在 2024 年教育研究院校庆学术系列报告上给予的建议,
           也衷心感谢《社会》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提供的细致意见。 文责自负。

           · 26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