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28
边缘人与始迁祖:吴景超与潘光旦论迁移
土,这乐土或是在社会制度之中,或是在社会制度之外,全凭自己选择。
选择的标准则是“遂生”,即能使血系的种种品性,尤其是超越于现实社
会制度的品性得以绵延滋养。
五、 进退之间
齐美尔勾勒了西方社会中现代人人格内部的空间面向, 即以一种
积极的态度进入并经营实在的物理、社会空间,以其实际界限为人格之
界限,以其中的社会生活为人格之内容。 芝加哥学派则在这一基础之上
构造了一个西方现代人的理论原型——
—“边缘人”, 即一种不断跨越社
会空间, 以各个社区的丰富社会生活及其间的张力构成自我心灵结构
的不稳定的人格状态。“边缘人”不仅构成社会学理解城市化过程的理
论基础,也构成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现代人人格的基本想象。 同样重要的
是, 它还构成深受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影响的中国早期社会科学学者对
于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的想象,例如,吴景超( 2010)认为城乡之间的边
缘人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动力,吴文藻(1942)认为汉夷之间的边缘人
是促进边政的关键。
作为一个极具理论穿透力的核心概念,“边缘人” 具有三个重要的
面向:首先,它描述了社会生活的单元,即人是以单独的个体人格进入
社会的;其次,它描述了西方个体面对社会时独特的精神气质,即以不
断丰富的社会生活丰富个体人格, 并以不断丰富的人格结构成就更加
复杂的社会结构的一往无前的态度;最后,这一概念内在包含着空间的
面向, 即上述人与社会之关系需要依靠个体单元在社会空间之间的跨
越,即迁徙才能实现。
本文试图寻找一个和“边缘人”类似的核心概念,它既要能刻画出
中国文化中人面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又要有空间上的表达,以作为我们
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城市化及其他若干重要社会过程的基础。 我们在潘
光旦先生的文本中找到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始迁祖”。 与“边缘
人”概念相对应,这个概念也有三个基本的面向:首先, 它认定“血系”
而非个体才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次,它刻画了一种深植于儒家思
想中的伦理理想,一种“务本推仁、求天爵”的品格;最后,它还内在包
含着空间的面向, 即上述品格的培育要依靠血系自主的退守才能得以
实现。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