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25
社会·2024·4
有反选择的作用。潘光旦译亨廷顿《种族特性》一书,十分赞同亨氏所论
饥荒对于中国人口素质的影响。 中国北部地区在大旱和大水交替作用
之下常遇荒年,久经灾荒的人口必定自私心比较强,逆来顺受的能力比
较大而智力比较弱, 因为唯独有这种品性的人口分子才能在这种环境
里觅取一己的生存与血统的延续,没有这种品性的分子不是饿死,便是
病死,有几分傲气而不受嗟来之食的更不免走上自杀一途。 这种恶劣的
自然环境进一步巩固了过度狭隘的家族制度的根基, 因为极端的自私
自利虽可以保证自己生存,却无法保全血脉延续,因此更常见的情况是
扩及全家范围的一种自私心。 一个人对于同族同宗的人可以解衣推食,
对于一个素不相识但处于危难中的人则会表现出极端的冷漠,“这种漠
不相关、观秦人视越人肥瘠的心理,在饥荒的时候,自然是最显而易见”
(潘光旦,2000q:329)。 更进一步说,灾荒环境的影响远不止于一部分人
口分子的经济生活的低落与一地方的文化生活的衰退, 而是可以从根
本上侵蚀到民族的品质,“二三千年来, 大约此种以全家为单位的自私
自利者居多,越至后期而越多,此等人越多,家制便越发展,以至于牢不
可破,以至于畸形”(潘光旦,2000q:327)。“家族自身变做一种社会,或
自身之外, 更不承认有什么社会的存在。 ……大多数有中上的智力的
人,无论他们格、致、诚、正……等初步功夫做的如何努力,一到修身齐
家的段落,便尔‘自画’的不再进行,仁的适用也受了限制,大家不再把
它向家庭以外的社会推广开去,而始终以家族为唯一的对象”(潘光旦,
2000q:325)。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过度狭隘的家族制度双重选择之下,
自私自利的品性成了血统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遗传的一部分”,而有务
本推仁能力的社会分子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凡是能够损己利人、
解衣推食之辈,在荒年的时候已经死完了”(潘光旦,2000h:163)。 此外,
以阶级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也有相当的反选择作用。 婚姻作为两个血系
的结合,符合“类似配偶律”(assorted mating)的普遍生物规律,即两个才
智德行相类似的血系更倾向于结合。 这本来可以使才智得以积累,德行
得以流传, 但随着自然阶级的凌乱和社会阶级的兴起,“浅识者或徒以
贫富贵贱定门第高下,于是标准失错,弊窦滋生”(潘光旦,2000o:157)。
于是,身体羸弱、意志软弱、品质堪忧之人仅因家庭富贵就可以延续血
脉, 而身体健康、 贱货而贵德的社会分子却因家世清贫而不得繁衍机
会,反遭淘汰。 当现实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制度对承载儒家理想的个体进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