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40

“非自然与倒退次序”:亚当·斯密论现代经济转型的制度基础

                特权方面也最为慷慨”(Smith,1976a:402)。 斯密认为, 王权是欧洲社
                会变革的重要行动者,为了赢取更多的财政与军事支持,并进一步削
                弱地方领主的权威,王权保护并鼓励城镇的发展。 同时,为了撬动权
                力的天平,君主急需市民阶层的经济与政治效忠,因此也愿意赋予城
                市团体更多的独立性。 欧洲城市建立起独立的司法机构与行会,并逐
                渐拥有了在婚姻与交易等私人活动上的个人自由。 斯密注意到,市民
                与工 商 业 者 由 此 才彻 底 摆 脱 了 奴 隶 的 烙 印 ,拥 有 了“现 代意 义 ” 上 的
                自由( Smith,1976a:400)。君主的一系列政治行动使城市的制造与贸易
                团体更直接地将人头税输送至国库, 提高 了 中 央 政 府 的财 政 汲 取 能
                力, 也使城市免受皇家官员恣意行为与封建领主暴力的侵扰( Smith,
                1976a:400)。 不仅如此,欧洲的君主还欣然支持国外奢侈品的进口供
                应,以补足本国臣民的生产缺口( Smith,1976a:263-364)。 此类政策极
                大地 促 进 了 城 市 经济的繁 荣( Smith,1976a:403-404;Smith,1978:288-
                290、427)。
                    斯密认为, 要改变政治权力的平衡, 就必须扭转财产的平衡状况
                ( Smith,1983:149)。 商业由此才显露出最关键的社会意义,即商业需要
                帮助摧毁封建结构,以真正促进经济进步(Smith,1976a:412)。 斯密观
                察到,商人会“出于自身利益”向领主输出奢侈品,领主则会为了“满足
                他们最为幼稚的虚荣”而将财富尽数用于奢侈品的消费之上,以至于
                不再能够像从前一样养活大量的扈从与仆人(Smith,1976a:422)。 依靠
                地主的虚荣心理与奢侈消费的非意图后果,商业最终引致领主制的解
                体。 另外,地主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征收更高昂的租税以负担其挥霍无
                度的生活,这超过了原有的农业生产限度,于是佃农开始要求更长期
                与安 全 的土 地租 约 , 进 而 逐 渐 突 破 了 人 身 依 附 的枷锁(Smith,1976a:
                421)。
                    在这段充满突变的历史中,远途贸易实际上是现代商业社会成型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王权、领主与城市政治权力的格局则是这段历
                史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法学讲座》中,斯密指出封建制仅仅在
               “欧洲的一隅”得到了革新(Smith,1978:187)。 相比西欧的继承式君主
                制,日耳曼地区的选举君主制较为羸弱,其权威无力制服领主(Smith,
                1978:189),但该地区庞大的封建地产已足够负担起领主的奢靡生活。
                为了购买更多的奢侈品, 封建领主力图从佃农手中榨取更多的地租,


                                                                          · 133·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