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16

从农场宿舍到村寨共同体: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雇工管理个案研究

                资关系使得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共同体关系”之中,继而成
                为农场稳固劳资关系的重要保障。

                     五、 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村寨共同体

                    宿舍既是胶工的生活空间,也是胶工亲属的生活空间。 接纳这些非
                农场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场的经营成本,但却是宿舍成为村
                寨共同体的基础。 农场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将这些闲置人口转化为候补
                劳动力,以应对可能的突发劳动力需求。 转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
                践“替补胶工”政策,另一种是积极吸纳“胶二代”。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正式胶工的收入,农场并未简单将闲置人
                口全盘吸收为胶工。 胶树每年所产胶水的总量是固定的,在按胶水数量
                提成的工资模式下, 全部吸纳闲置人口的方式势必会稀释现有胶工的
                工资水平,挫伤正式胶工的劳动积极性。 最终,农场采用了“替补胶工”
                的方式。 每年冬春季节的割胶期,农场会择机举行割胶技能考核,参加
                者包括正式胶工和在农场生活且希望成为胶工的新人, 合格者会被录
                取为下一年度的正式胶工,未被录取者可以参加加试,加试合格者会被
                录取为替补胶工。当有正式胶工离开(自愿或被开除)、生病或因事请假
                时,这些替补胶工才有机会补缺。
                    替补胶工政策是一项既符合村寨共同体逻辑, 又符合农场资本运
                作逻辑的创造性政策。 从胶工及共同体的角度看,该政策解决了共同体
                内部的劳动力剩余问题,是基于共同体情感而制定的一项关怀政策,充
                分体现了农场对宿舍村寨共同体所承载的血缘、地缘和情感的认可。 从
                农场及资本逻辑的角度看,该政策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仅为农场
                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储备,还能促进竞争,提升胶工的劳动积极
                性。 以 2019 年春的割胶技能考核为例, 当年一队拟录取正式胶工 40
                名,二队拟录取 38 名,两队共计 78 名,而参加考核者有 88 名。 考核结
                束后,除 78 名正式胶工外,还录取了替补胶工 8 名(一队 5 名,二队 3
                名),最终只有 2 名落榜了。 这 8 名技术合格且随时在农场待命的替补
                胶工足以应付可能的突发劳动力需求, 确保了橡胶生产的顺利和高效
                进行。 同时,割胶技能考核也促进了正式胶工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升
                胶工的劳动积极性。 例如,阿萨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胶工,她也希望成为
                一名胶工,于是参加了 2019 年的考核。 但在农场的考前培训中,阿萨的


                                                                          · 10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