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20
从农场宿舍到村寨共同体: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雇工管理个案研究
撤离, 村寨能否在此之前获得当地政府尤其是本地社区的认可和接受
并扎下根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总之,即使在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框架下,世界各地的劳动力也没
有被动地成为自由个体的“商品”,被供应到市场中去。 劳动者作为“社
会性动物”,本身有一套社会结合的方式,当他们被要求接纳一套全新
的社会结合方式(以自由个体来面对资本世界)时,先在的社会结合模
式 会 自 然 启动 并 发 挥 作 用 ,这 是 波 兰 尼( 2020:144-146 )所 谓 的 社会
“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 我们不应该将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视为与现代
性相对立的传统,更不应该将之视为一种落后模式。 相反,我们应该将
其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正面质疑与积极回应, 并且这种回应
同样是现代性的产物( Ferguson,2013)。 正如本文呈现的那样,老挝胶工
充分调动了自身原有的基于家庭和村寨而来的社会结合经验, 将其带
入新的现代生产场域之中,促使劳资关系做出重新调整。
随着“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
择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寻求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机遇,希望通过布局
全球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但是,不少企
业由于缺少跨国合作经验,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与阻力。 其中,劳资矛盾
与冲突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企业依然存
在不同程度的误解。 以老挝为例,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老挝已有 20 余
年, 但是大量企业管理者依然对老挝社会存在简单化的错误理解,比
如,将劳资关系简化为金钱关系,认为“他们(老挝人)就是认钱”“钱可
以搞定一切”。 并且,这种误解虽然已经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劳资矛盾及
经济损失,但仍呈盛行之势。与此同时,正如本文指出的,海外中国企业
的相关研究也有可待提升的空间。 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发展研究范式固
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但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劳动者自身的本土
社会文化印记。 虽然地方社会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规模改造,但是依
然有些社会文化印记异常顽固,具有“根基性的隐喻”,处于社会与文
化—心理结构中的总体性位置,正如“家”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位置一
样(肖瑛,2020)。 本文讨论的老挝胶工背后的家庭与村寨的社会结合模
式,亦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因此,对海外中国企业的研究有必要将更多
精力放在对当地社会结合模式等社会与文化心理结构的讨论上。 唯有
如此,才能推动中国企业更加良性且持久地扎根海外。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