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18

从农场宿舍到村寨共同体: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雇工管理个案研究

                有较强的熟悉感和认同感。 农场往往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对他们进行
                技术培训, 他们在耳濡目染以及父辈或朋 辈 的帮 助 下 很 容 易 掌 握 割
                胶的相关劳动技能。 2019 年春的考核结束后, 一队队长自豪 地 告 诉
                笔者:
                         今年我们已经有好几个二代胶工了, 我估计以后还会更
                     多。 胶树产量一上去,他们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家要是有两三
                     个工人,那一年下来收入也可以呢。 再说,我们也比较愿意要
                     这些胶工的孩子。 他们一直在这里生活,习惯了,我们培训起
                     来也简单,家人也会帮忙一起指导,我们省事很多。
                                                   (访谈对象 LGX,20190220)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替补胶工和“胶二代”成为农场重要的劳动
                力储备。 一方面,他们在农场生活,但生活成本主要由家庭负担;另一
                方面,他们随时做好了“待命”的准备,只要农场需要,就会马上作为熟
                练工人投入橡胶生产。 这类似布若威(2008:110-111)提出的“内部劳
                动市场”,不过这个“市场”的运行有赖于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年度考
                核机制。 布若威( 2008:110)认为,内部劳动市场“内化了外部劳动市场
                所具有的特征”,即强调自由和平等竞争的个体主义。 与此类似,年度
                考核机制的核心目的就是竞争,争夺有限的胶工名额。 而替补胶工的
                职位设置更像一种象征或一种警告, 正 式 胶工要勤勉 工作 和认真 干
                活,否则可能会沦落为替补胶工。 第二,共同体认同的情感支撑。 胶工
                并不会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角度看待“内部劳动市场”,他们更倾向于从
                村寨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农场的操作。 年度考核机制和替代胶工政策的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就业机会全部留给胶工家庭。 这种就业机会优先照
                顾共同体内部的方式,符合村寨共同体思维。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
                场的考核机制促进了竞争意识,有撕裂群体联结的危险,但是村寨共
                同体却从情感认同层面对可能的撕裂进行了必要的缝合,甚至更进一
                步稳固了共同体意识。 有了共同体的支撑,农场内部的劳动市场比布
                若威工厂中的内部劳动市场更为坚固。 因此,本文并不认同布若威的
                竞争就意味着强调个体主义的观点, 农场的年 度考 核 机 制 实 质 上 是
               “在共同体中竞争”。
                    由此,村寨共同体成为农场劳动力的天然“蓄水池”。 表面上看,胶
                工背负的家庭及村寨的“外壳”对于农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


                                                                          · 111·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