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136

集体制与家户生产

                    2. 去专业化与全能茶师
                    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也打破了清末民国时期茶庄的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队的茶叶生产量大致等同于侨销茶时期在核心产区拥有自有茶园
                的茶庄, 这种规模的茶庄通常雇工经营, 并且内部有非常专业化的分
                工,茶叶的采摘、做青、炒青、烘焙等过程全部由专人负责,需要集齐采
                工师傅、做青师傅、焙火师傅,再由相应的大师傅安排小工制作。而在生
                产队的安排中,虽然在分批轮流制作时,内部也有进一步的分工,但是
                这种分工是模糊的,也是暂时的。 由于做茶的每个工序都是不同步的,
                因此完成一个工序的人需要辅助其他工序的制作,“比如你是负责炒茶
                的,茶炒好了,就去帮忙晒青(第二批茶青),或者去帮忙揉捻”(访谈资
                料,210724YBX)。 另外,队长也会依据队员的情况改变工作安排,例如
                会先让年轻的新手去挑茶青及晒青,第二年让他开始学习做青,之后再
                学习烘焙(访谈资料,220315YJM)。 相比于侨销茶时期,集体化时期的
                茶叶制作有很强的去专业化倾向, 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较为全能
                的制茶师傅。 虽然许多人在集体化时期习得的制茶技艺并不精专,但由
                于村民习得了全套的制作流程, 反而有利于分产到户之后小家庭的茶
                叶经营,绝大多数家户在集体茶园的基础上开荒种茶,发展茶叶生产。
                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当地的茶叶制作依然较少雇工,主要由家
                庭独立生产制作。 家家户户产茶使得角落形成了一个技艺共同体,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邻里之间的制茶交流非常频繁,由此,很多人
                的茶叶制作技术不断提升。 而这种日常交流是在集体化时期家家户户
                开始制茶之后才出现的。
                    除了茶叶制作之外,生产队员也广泛参与茶叶的售卖过程。集体化
                时期,亦农亦商的茶叶家族经营完全被取消,地方自由交易的市场亦被
                国家的统购统销制度所取代,但生产队仍然从事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它
                不仅是一个茶叶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茶叶的销售单位。 因此,原本家
                庭内部亦农亦商的结构实质上在生产队范围内得到了延续。 当时的茶
                叶由国家统购统销,生产队需要将茶叶统一卖给国营的茶叶收购站,在
                此过程中,生产队的成员从中获得了茶叶评级定价的经验。 黄柏村离最
                近的茶叶收购站(蓝田收购站)有 8 公里的距离,需要社员每天将前日
                制好的茶叶人工挑到收购站,和茶叶制作一样,茶叶售卖也由社员轮流
                负责。 在茶叶挑运到收购站之前,生产队内部对于茶叶等级有一个初步


                                                                          · 129·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