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67
社会·2023·2
是政治革命路线,看重军事斗争;共产党另辟社会革命路径,重在发动
工农”(应星,2018a:12)。 因此,国民党的组织困境在于长期徘徊于“以
党治军”和“以军控党”之间,其组织原则的核心是处理党权与军权相争
的问题(王奇生,2007)。而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后长期处于边区割据
状态,中央与地方在对根据地的有效动员与控制上常常存在分歧,因此
组织原则以处理“集权与分权”问题为核心(应星,2020b)。由此可见,革
命道路的不同直接影响激进革命政党的组织原则。
对政党组织原则的关注扩展了对两党能动性的认识。 部分研究者
通过考察政党的组织形态、 组织文化以及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来揭示
政党的组织运作机制(王奇生,2018;应星,2018b;黄 道 炫 ,2018,2019;
陈默,2021)。 另一批研究者则指出,中国革命的国际环境构成了政党建
构其组织原则的外部条件, 国共两党应对变动的国际关系的策略也不
断刺激二者在内部进行组织上的调整和创新 (柯伟林,2006; 杨奎松,
2012a,2012b;沈志华,2013;邹谠,2016)。
以上对政党组织原则的讨论,拓宽了建政问题的时间性维度,展露
出政党组织运作的连续性和变动性, 为突破接管史研究的权宜性视角
提供了启发。 不过,党史与革命史研究对组织原则关注的重心是革命时
期,而政党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政建国,就此而言,政党由建政向建国
的过渡机制仍旧是晦暗不明的。
需要注意的是,政党组织原则中的建政向度是一个新的政治组织
维度,并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动员来揭示。 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
政时打造的组织形态,在制度源流上提供了串联起帝制中国与当代中
国的线索, 这在社会学的单位制和行政发包 制 研 究 中已 经 得 到 阐 发
(路风,1993;周黎安,2014;应星,2020b)。 不过,学界既有的讨论都更
重视国家治理体制中“全国一盘棋”的一面,而未对区域间的差异予以
太多关注。 同样,大量现有的研究也较少将政党的组织原则与地区传
统联系起来。 但对于本文关注的战后接收而言,区域无疑是一个关键
因素。
事实上, 早有学者关注到东北在战后国共两党争夺中的重要地位
(汪朝光,2010)。 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关注两党在该
区 域 的 战 和 决 策 及 其 对 军 事 得 失 与 国 家 命 运 的 影 响 (汪 朝 光 ,
1995,2016); 二是考察两党对于以美苏关系为主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回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