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11
社会·2023·1
图 4:四 小 宗 图
与非宗子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宗庙主”,也即,是不是所继之
祖的祭祀主持者。《礼记·大传》说:“ 庶 子 不 祭 ,明 其 宗 也 。 ”这里的“庶
子”并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所有一宗之下非宗子的人。 《礼记·丧服小
记》《礼记·大传》都说“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正
是因为宗子既是所继祖之“正体”,又担负着率领宗人祭祀所继祖的任
务,因此才要“敬宗”。 敬宗是宗人尊崇自己先祖的体现(郑玄、孔颖达,
2008:1364)。 在经文的语境中, 庶子宗嫡子显然都是对于同辈的嫡子
与嫡子之相应范围的旁系兄弟来说的。 宋儒张载( 1978:259)论宗法时
说“夫所谓宗者,以己之旁亲兄弟来宗己”,又如《白虎通·宗族》说“小
宗能率群弟”,也就是说,所谓的“从宗”“敬宗”,其 实 就是“从兄 ”“敬
兄”。 由此我们看到,父系宗族奠基于“父—子”之伦,然后生出的“兄—
弟”轴在儒家理想亲属制度中所占据的支配性地位。
五、 总结与讨论
从实现理性化的路径看,儒家使人们从巫术或宗教中解放出来,形
成高度理性化并富有积极主体性的人伦关系或价值伦理的关键起点正
在于中国传统中的家或氏族。 沿着传统的家的组织形式或制度精神,也
形成了中国文明特有的日常生活理性化或伦理化的路径。 本文试图通
过对九族制度建构过程的梳理, 对这种带有浓厚人伦色彩的理性化过
程进行部分上溯式的讨论。
九族制度的实质是父系的同姓宗亲团体。 九族制度就是依照亲亲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