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93
社会·2022·6
化传统如何因应社会变迁,文化传统又如何影响社会变迁,都是需要反
复研议的题目。 在本文的案例中,民国时期的京津平民对于差序格局血
缘伦理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最内里的血缘伦理隐而不彰,其外化———受
旗人生活方式影响的礼数——则在内要求恪守名分, 在外要求礼仪上
—
合规。 面对人口流动下陌生人增多、血亲减少的情况,民国时期的京津
平民顺势将血缘伦理—礼数(名分—礼仪)这一由内而外的路径,转为
(礼仪—名分)礼数—血缘伦理的由外而内的路径,避免了差序格局血
缘伦理与人口流动间的直接冲突,使行为人无需在“新”与“旧”的断裂
中挣扎。 外人与陌生人究竟能够进入关系运作的哪一层面,既取决于行
为人的意愿,也受制于社区舆论。 由此,相较于这种更富弹性的社会关
系运作模式,“一切算清”“界限分明”的“理性”关系运作模式往往失去
吸引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邓友梅.1997.小说杂拌[M] .北京燕山出版社.
定宜庄.1999.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董磊明、李蹊.2015.人情往来与新“差序格局”———基于河北顺平县东委村的考察[J].民
俗研究(3):118-126.
杜俊东.1934.北京市人口统计[J].北平市政府统计月刊(1):2-43.
费孝通.2015.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冯蒸.2018.余音回响:老北京俗语民谣述闻[M].北京:商务印书馆.
高艳林.2002.天津人口研究(1404-1949)[M].天津人民出版社.
关纪新.2016.我是满族人:满族历史文化系列讲座[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黄开国.2021.春秋时期的礼数论[J].孔学堂(4):77-87.
黄克武.1989.近代中国笑话研究之基本构想与书目[J].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8):85-94.
黄宗智.2014a.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法律出版社.
黄宗智.2014b.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
鞠熙.2017.清中期城市社会的差序格局———以北京旗人日记《闲窗录梦》中丧葬礼俗实
践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4):219-226.
来新夏.2013.天津历史与文化[M].天津大学出版社.
老舍.2008.老舍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恭忠.2011.“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社会结构内涵[J].学
术月刊 (11):30-37.
李恭忠.2017.结义:近代中国的“社会”想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
学)(6):117-128.
李景汉.1926.北京拉车的苦工[J].现代评论(62):184-186.
李竞能.1987.中国人口(天津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林.2006.满族宗谱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李慕真.1987.中国人口(北京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沛良.1993.论中国式社会学研究的关联概念与命题[G]//东亚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