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91

社会·2022·6

           茶馆酒肆中起哄架秧子就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因此,占便宜不一定非
           得是真金白银,反而是让对方叫爸爸更能引发观众的兴趣。
               最后,分析“交情”与“占便宜”还需将二者放在一个互动的结构中
           思考。“义利之辩”虽然将义利并举(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
           语·里仁》),但其重心在于义,而利则重在“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亦即由私利推至公利而推至义。 费孝通( 2015:31)指出,相比杨朱坚守
           私利,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儒家更重视私利的相对性和伸缩性。 换言
           之,借由推己及人,义利之间能够达到某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基础
           就是以五伦、十义打开的差序格局。 那么,没有血缘而有交情的两人如
           何合理摆放自己的位置,做到以“义”推己及人,“尽管放之于四海,中
           心还是在自己”(费孝通,2015:32),就需要不断调适。 相声《交情论》中
           提到,“交朋友讲究屈己从人, 先吃亏后占便宜”(刘英男,2011d:390)。
           细言之,单纯吃亏会抹杀了 “自己”的“利”,而单纯占便宜则会侵蚀关
           系网中的“义”,不占便宜不吃亏又容易成为相对疏远的点头之交。 由
           是,有交情的双方相互占便宜,特别是丧礼相声突出的在伦理上占便宜
           的行为,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理性的牟利过程,更是在民国时期京津社
           会关系生成与运作的过程中,外人、陌生人在拟亲的社会关系网中寻找
          “自己”适宜位置的行为。 这个“自己”既要符合自身对未来名分的期
           许,又需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在占便宜的往还之间,最终调适到双
           方都能接受的状态。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新生成的关系中做到“推己及
           人”,既让自身得“利”,又不破坏差序格局中的“义”。
               由此,“交情”与“占便宜”的本质是在人口流动、血亲缺位的情况
           下,为了维持礼数的正常运转,陌生人、外人因“交情”而普遍联系,又
           通过“占便宜”来调试彼此的社会关系。最终,这个被调整适宜的社会关
           系又以礼数的方式加以呈现。
               五、 结语

               在 2017 年播出的纪录片《传家本 事(第 二 季)》第三 集《兄 弟 的礼
           数》中可见,于今天的京津地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借由“礼数”
           而“相聚、相识、相处在一起”。             10  透过该片所勾勒的现实图景和历史纵

           10. 参 见 : https://tv.cctv.com/2018/03/05/VIDECEzrBcMqwD1Z9LpI5mKn180305.shtml;https://
           tv.cctv.com/2018/03/05/VIDECEzrBcMqwD1Z9LpI5mKn180305.shtml.


           · 184·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