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90

丧礼相声与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运作

                范,而在生活中则按照以血缘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各安其位。 与义相同,
                交情也是普遍的。 更重要的是,交情也十分重视以血缘为中心的差序
                格局,在《白事会》中,甲只强调与乙的交情,而对于乙父则强调拟构的
               “父慈子孝”;在《福寿全》中,发展交情的两方是身份地位相对接近的
                乙(相声演员)和甲(管家)。换言之,交情并非“四海之内皆兄弟”,而是
                有辈分、地位上的限制。 外人、陌生人之间的交情没有血缘纽带,但保
                有交情的两方往往处于伦常体系中相对对等的位置,而与长者或权力
                关系之上者则拟构了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的关系。 由是,交情只存在于
                同辈之间,被确定了的交情又可以延伸到双方的差序格局中。
                    “义”所根植的差序结构由血缘建构起来,其本质仍是不流动的乡
                土社会。而交情则不同,它不再基于血缘,相反,流动是交情产生的重要
                条件 。 在京 津 俗 语 中,处 处 有 交 情 的人 被称 作“外 场 人 ”(冯 蒸 ,2018:
                191)。 相声《拉洋片》描述了最为理想化的外场人:“南走一千,北走八
                百”(刘英男,2011d:374)。“外场人”存在的社会背景是人口流动下血亲
                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大减少, 因此不得不与外人乃至陌生人建立亲密
                关系,而交情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
                    对比“义”“义气”与“交情”,其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义”基于乡土
                社会,“义气”则是流民在江湖社会内部的交往秩序。“交情”所根植的
                民国时期京津社会一方面没有乡土社会不流动的基础,无法补齐差序
                格局核心圈层(血亲)的全貌;另一方面,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又尝试
                将外人、陌生人依其长幼贵贱摆放到父子、兄弟、君臣的差序格局中。
                    再来看占便宜。 《汉语大词典》对“占便宜”的解释是“用不正当的
                方法,得到非分的好处”。 《白事会》中乙的占便宜包括两个层面:在口
                头层面上,甲通过服“漂白大褂”在名义上占了乙家的便宜;在现实利益
                层面,甲通过操办乙家丧礼而从中克扣一部分钱财。 由于相声是口头文
                艺,口头的便宜显然在表现力上优于现实利益钱财的便宜。
                    占便宜与评弹艺人“走码头”时“基于经济利益的生存理性”(彭庆
                鸿,2020)或“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不完全相同。 《白事会》中
                甲并非以操办丧礼为生,而《福寿全》中乙一步步加重丧服获得金条,乃
                至打幡儿换遗产,都不能用简单的牟利或生存理性来衡量。 在占便宜的
                背后是相声所呈现出的京津“帮闲”群体及其“帮闲”的心态。“帮闲”群
                体有一定的生活来源,却又不甚稳定,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


                                                                          · 183·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