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16
“桑梓情谊”的现代转化:费孝通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
支撑起西方现代技术开启的经济生活,最终实现一种兼顾城乡关系、人
地关系的有机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尽可能地将轻工业分散到农村
和市镇中去发展。在相关的讨论中,费孝通在关注经济发展、工业化、社
会结构方面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的情感问题。 这些讨论主要包含两个
方面:一个是如何深入人的情感维度去探究“人才”奉献乡土的内在驱
动力,另一个是如何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人和家的分离,让人能
够充分享受家人之间的自然情感。 这些方面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对“桑
梓情谊”的现代阐释中。 在费孝通( 2009f:194)看来,中国传统社会中既
有的主流情感(亲属情谊)在面对现代文明时有力不从心之势,而同时,
一种已有的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感类型(桑梓情谊),则与现代文
明具有高度的契合度(费孝通,2009e:470)。
按照费孝通晚年的学术回溯,他认为自己早年的社会理论(也就是
第一次学术生命)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沿着
“五四”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精神出发的,“追求的是能不能够
从科学上面找到一条比较符合实际, 能够发展中国的道路”(费孝通,
2009l:403);另一方面,他认为在直接的学术思想上,当时主要受史禄
国、马林诺夫斯基以及涂尔干社会学、人类学思想的综合影响,在关于
人究竟是生物人还是社会人的思索中推进和发展自己的社会理论 (费
孝通,2009k:225-226)。 2 这也就使得他在早年有关“桑梓情谊”的讨论
中,既总结出中国人的社会情感基础是“亲属情谊”,但同时又认为现代
中国的建设恰恰需要超越儒家的这一“家本位”传统,而着重强调乡土
中国里另外一种社会情感(桑梓情谊)的现代价值,从而发展地方团体
(费孝通,2009f:134、194)。
本文试图论证的是,“桑梓情谊”是一种社会情感类型,是理解费孝
通早期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社会学、人类学界系统
认识费孝通的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尝试立足费孝通的文本,细
致梳理他对“桑梓情谊”的基本界定以及他提出“桑梓情谊”在理论和现
实上的诉求,进而展现费孝通对于传统中国“家本位”思想的基本态度,
对于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在现代功利主义理性冲击下的调适路径的基本
2. 按照费孝通(2009i:445、501)的回 忆,他认 为 自 己 在 20 世纪 40 年 代的 一些 言 论,比
如 《乡土重建》《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作品里的观点主要是探索性的、讨 论性的。 因
此,本文也尤其重视去展示费孝通相关思想中的这种探索性和讨论性的特点.
·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