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23
社会·2022·3
效果。传统戏曲演出结束后,演员回到后台卸妆,观众则自行离开,并没
有“谢幕”一说,这或许是因为演戏、看戏是“交易”而非“交谊”。 民国以
后,仿照西方话剧的“叫帘”环节,京剧演出也逐渐有了谢幕,但是它的
性质很快就变了,逐渐类似曲艺行业的“返场”,即由演员表达对观众的
感谢,并加演一个片段或唱段。长此以往,谢幕的加演环节成了惯例,不
仅没有之前“观众向演员道谢”的性质,反而更像是观众占演员的“便
宜”。 在赴美演出的过程中,梅兰芳剧团在每场戏结束之后安排“叫帘”
环节就是对上述现象的“纠正”,即演出结束之后应当由观众与演员互
相道谢,而非仅是演员向观众致谢。
在演出环节之外,对于剧场、演员行头、乐器等客观因素,剧团也进
行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和“革新”。 与“西式”的演出流程相反,剧场的
设计依然为“中式”。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外国人在看京剧时能够有耳目
一新的感觉, 同时防止他们因为剧场相同而下意识地将中国戏和外国
戏进行比较,由此产生误解。 为了把外国剧场改成中国的样式,齐如山
连同韩佩亭、孟书田调查了 20 多个剧场,最后决定采用故宫的戏台样
式,以显美观大方。 剧场内其他地方则挂满纱灯,工作人员穿上了特制
的中国式服装,剧场外挂满中国红灯笼。 对于舞台上的规矩,除了禁止
19#
演员饮场、扔垫以及“把场”非必要不上台外,其余旧规均保留了下来, “为
的是保存中国剧真面目和中国剧的真精神”(齐如山,2014:42)。
在行头乐器方面,所有演员身上的行头全部采用中国绸缎绣花,样
式也为中国传统风格,其他现代装饰如假钻石等一概不用。 这样做的目
的不是为了保存京剧的本来面目———当时改良后的京剧行头正以这些
现代工业品为时尚———而是这些现代物品对美国人来说并没有那么稀
奇,所以不如采取复古的方式来扬长避短。 当时的伴奏乐器实际上也有
很大的问题,按理说胡琴外弦要按照小锣的音高来定调,文武场的配合
也应相互呼应,但由于京剧的文武场并不是固定团体,对于“角儿”来
20
说,除了琴师是“大路活”必要的固定搭档外, 其余的文武场人员都可
19. 关于“饮场”“扔垫”的含义已在本文开头有所解释,“把场”则是指舞台上的“监场”
人员,由于传统京剧舞台没有幕布,演员上台前,“把场”要拉开门帘子。 他们还需兼任舞
台调度,例如舞台上的道具摆放均听从他们指挥。
20. 所谓“大路 活”是指 那些传 统的、一 般演 员 都 会 的 戏 , 尽 管 不 同 的 人 演 起 来 各 有 不
同,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即便是临时找的文武场,就算做不到“严丝合缝”,一般也不会
有太大的问题。
·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