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01
社会·2022·3
在演员、剧本乃至舞台方面的不良印象依然深入人心。 1 然而,从 1919
年到 1930 年梅兰芳成功赴美演出的 11 年间,由于文人“捧角儿”和社
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京剧由北平“旧剧”蜕变为中华“国剧”,部分京剧
艺人由“下九流”摇身一变为“艺术家”,京剧也在剧本、表演、舞台、服
装等方面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正是这些变化为梅兰芳赴美演
出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不该将梅兰芳赴美当成一次简单的外交或演出活动,而
应视之为京剧艺术在经历了现代性建构后的一种尝试。 这种尝试是多
方面的,齐如山等人对梅兰芳的剧本、表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
革,这在表面上看是为京剧出国演出铺平道路,实际上则是为京剧艺术
适应现代社会与艺术审美而做的努力。 另外,中国传统艺术在面临现代
性影响时选择了与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道路。 当现代艺术面临市场化
与商品化挑战时,本身就是市场产物的京剧却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去
商品化”的道路;当西方面临“为社会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之间
的抵牾时,京剧则在二者之间寻得了一个平衡。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
1930 年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筹备过程为例, 探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
剧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共同影响下, 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艺术
的发展道路,借此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机制、特点与得失,并
以此为基础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的价值与方向。
二、“旧玩意儿”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同时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传
统和现代的关系问题;二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问题决定了
传统艺术的改造方向与转型机制。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这一过程夹杂着
时人低落、颓唐又满怀希冀的复杂心情。 在中国已由文变野,处于世界
边缘甚至未能“进入”世界的背景下(罗志田,2000),旧派文人于不知所
措中“闭关自守”,而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则主张“全盘
西化”。 这看似是中西文化的矛盾,但实际上则是传统与现代之间二元
1.“旧剧”演员地位极低,剧本大多粗糙,表演方式亦不讲究,常常出 现在台上饮场(演
员在台上喝水)、扔垫(表演下跪时,侧幕条会有捡场人准确地将垫子 扔到演员膝下,以
博眼彩)等举动。 同时,当时的演出剧场大多狭小闷热、混乱嘈杂。
·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