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73

社会·2022·2

           性情特质”一般难以观测。一方面,性情偏悲观的学生更可能秉持“补课
           无用论”,参加课外补习的主观意愿相对更低;同时,性情偏悲观的学生
           或更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抑郁等负向情绪也相对更多。 因此,性情
           倾向便是一个典型的遗漏变量, 它可能使补习参与对情绪健康状况的
           因果效应估计出现偏误。
               另一个问题是反向因果偏误。 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是课外补习的
           参与,因变量是学生的负向情绪水平。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指出,情
           绪健康状况也会对学生课内外学习投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 Chen and
           Li,2000;Needham,et al.,2004;Crosnoe,et al.,2007;McLeod and Fettes,
           2007;McCarty,et al.,2008)。 具体来说,情绪健康状况较差(负向情绪倾
           向较重)的学生,学习动力较弱,参加课外补习的意愿相对较低。负向情
           绪(结果变量)对于课外补习(原因变量)具有“负反馈效应”,这可能导
           致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得出的补习致郁效
           应受到系统性的低估。 原因在于,课外补习带来的负向情绪积累使学生
           在未来继续参加补习的可能性下降, 进而稀释了未来补习带给学生的
           致郁效应。
               涉及课外补习与负向情绪的本土研究主要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倾向
           值匹配 (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以及双重差分法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 但倾向值匹配只能化解由可观测的混淆因素带来的因
           果推断偏误,较难克服无法观测的遗漏变量的干扰,也难以彻底解决反
           向因果问题。 此外,由于补习参与是微观主体的选择(而非外生的政策
           冲击),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也值得商榷。
               为了进一步化解遗漏变量偏误与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
           文 使 用 工 具 变 量 法 ( instrumental variable,IV) 和 滞 后 变 量 法(lagged
           variables)进行因果推断。 有效的工具变量能够更好地化解遗漏变量和
           反向因果问题, 较好地捕捉到补习参与对中学生负向情绪的真实因果
           效 应 ( Angrist,et al.,1996;Angrist and Pischke,200 9;Morgan and Winship,
           2015)。
               (三)使谁抑郁:补习参与的异质性后果
               关于补习参与“是否致郁”这一问题,只能在总体平均的意义上回
           答课外补习对青少年情绪健康的后果。 无论数据结果表明补习参与是“致
           郁”还是“安慰”,两者都可能忽略了平均因果影响所掩盖的总体异质性。


           · 66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