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11

社会·2022·2

           动状态 (“本省非流动”“省内流动”“跨省流动”)。 家庭层面的变量包
           括:家庭同住状况(“父母都在家住”“只有母亲在家住”“只有父亲在家
           住”“父母都不在家”)、父母的婚姻状况(“未婚、离异、丧偶”=0,“已婚”
           =1)、是否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不同住”=0,“同住”=1)、家庭经
           济 状 况(“困 难 ”“中 等 ”“富 裕 ”)、父 母 最 高 教 育 程 度(年)、 父 母 职 业
           (“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服务业人员、职工和
           工人”“农业工作人员”“个体工商人员”“退休、无业及其他”)。 在父母
           家庭教育互动层面, 分析模型考虑 了 众多 因 素 , 包括 父 母 教 育 期 望
           (年)、父母子女交流互动(潜变量因子分析)、父母教育监督(潜变量因
           子分析)、父母是否辅导功课(“否”=0,“是”=1)、父母是否参加家长会
           (“否”=0,“是”=1)、父母与教师交流频率(潜变量因子分析)、学生与教
           师互动(潜变量因子分析)、积极的同辈影响(潜变量因子分析)和消极
           的同辈影响(潜变量因子分析)。其次,模型中学校层面的变量包括是否
           就读寄宿学校(“非寄宿学校”=0,“寄宿学校”=1)、学校类型(“公立学
           校”“民办学校”“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学校本县区排名(“中等以下”
          “中等”“中等以上”)、学校所在地区(“市或县城”“边缘城区或城乡结
           合部”“乡镇或农村”)和学校里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
               (三) 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描述性分析。 将个体、家庭、学校等背景变量按照课外
           补习的参与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着重探究参加和未参加课外补习
           的群体在背景因素上的差异是否统计上显著。
               第二部分为课外补习倾向值模型分析。 该分析探究个体、家庭、学
           校等层面的因素对课外补习倾向性的影响。 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见
           公式 1),令 d i =1 表示“学生参加课外补习”,d i =0 表示“学生未参加课
           外补习”。 对于每个样本中观测到的学生来讲,其课外补习倾向值便是
           该 Logistic 回归模型下的预测概率(Rosenbaum and Rubin,1983)。基于以
           往研究,本文的课外补习倾向值模型加入个体、家庭、学校等层面的众
           多可观测变量,并充分考虑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以提升对倾向值预测
           的可靠性。
                                               k
                                                 K
                                   p (d =1|X)  = 移茁 X #
                            P i=log   i                           (1)
                                 1-p(d =1|X)        k  ik
                                       i        k = 0
           · 104·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