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05

社会·2022·2

               以往研究表明,从个体和家庭层面讲,社会经济地位占优势的个体
           或家庭更有能力选择课外补习(楚红丽,2009;钱国英、唐丽静,2009),
           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子女的教育。 城乡居住差异、父母学历、父
           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子女人数、父母教育期望等因素均对学生
           是否参与课外补习有显著影响(曾满超等,2010;刘新亮、陈博瀚,2013;
           王晓磊,2017)。从学校层面讲,学校是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的场所。学
           校和班级特征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学校的教
           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班级平均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班级其他同
           学参与课外补习的情况,都会影响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薛海平、方
           晨晨,2019;席玮、李莹,2020)。 家长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互动越多,学
           生的课外补习参与的可能性和花费也越高(周东洋、吴愈晓,2018)。
               父母是否选择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也受孩子学业表现的影响 (李
           佳丽、胡咏梅,2017)。 课外补习同时具有补偿性和培优性。 前者对于学
           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因为课外补习作为补救措施可以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 后者对学习成绩相对不错的学
           生来讲更有吸引力, 即课外补习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应试能力。 因
           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参加课外补习的需求。
               总之,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因素并不是独立影响参加课外补习的可
           能性,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影响参与课外补习的可能性。 这些相互交
           织的因素使得个体课外补习的选择倾向性复杂化。 在不同情境下,个体
           选择的复杂性会影响课外补习对学业结果的因果效应。
               (二)课外补习效应及其异质性
               课外补习对提升学生成绩有没有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现有研究并
           没有一致的结论。 部分研究表明,课外补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并增
           加升高中或升大学的可能性(吴岩、陈仲萍,2013;胡咏梅等,2015;薛海
           平,2016;Zhang,2018;Zheng,et al.,2020)。 也有研究发现,课外补习对
           学业成绩没有显著影响,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张羽等,2015;庞晓鹏等,
           2017;孙伦轩、唐晶晶,2019)。 这些研究认为,课外补习只是有“安慰剂
           效应”,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因为课外补习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
           甚至引发厌学情绪。
               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有很多。从分析方法的角度看,探究课外补习
           因果效应面临两个重要的难题。 第一,选择性偏误引起的内生性问题使


           · 98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