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04
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与个体选择:初中课外补习效应异质性探究
影响又是如何产生异质性变化的?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掌握个体课外补习的选择偏好及其对学 生学 习结 果 影响的异质
性,并正确认识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下课外补习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一)影响选择课外补习的体制和个体因素
为什么需要课外补习?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结构和个
1
体选择机制两个方面入手。 课外补习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关于课外补
习的跨国比较研究表明, 课外补习在应试体制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较为
流行(彭湃,2008)。 虽然应试教育体制是通过学校教育对有限教育资源
再分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并不能满足所有家庭(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
较高的家庭)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因此,课外补习是家庭面对应试教
育规则所产生的一种市场化应对形式。 父母希望子女能通过课外补习
在升学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基于个体选择机制, 课外补习是父母对自身家庭条件和子女学习
2
能力评估后做出的综合性选择。 !父母选择课外补习主要有两个动因。
首先,根据自利理论,父母为子女选择课外补习是因为认识到做这件事
会带来好处,可以弥补子女学习上的不足,提高应试能力,因此是父母
的理性选择。 其次,从同辈压力角度来讲,父母选择课外补习是因为感
受到补习的必要性和社会规范的压力。 面对普遍的升学压力,大多数父
母期望子女能进入更优质的学校。 即使他们在班级或学校的成绩相对
理想,父母仍然会寻求学校教育之外的途径来加强其应试能力。 因此,课
外补习是家庭教育竞争下的产物。
1. 中国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主要借鉴国外的
经验研究结果。 由于缺乏国内的研究数据,研究者大多依靠国际经验理解中国的课外补
习现象。 第二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至 2010 年)为国内内生需求引发的课外补习研
究。 随着教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研究者开始关注国内课外补习对公共教育体系的
冲击,但因为缺乏实证基础,所以主要以理论论述为主。 第三阶段(2010 年至今)为中国
课外补习实证研究的兴起。随着国内大型教育类调查数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大量立足于本
土化的课外补习经验研究不断涌现,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由于教
育体制不尽相同,课外补习的动因和作用也存在差异(Davies,2004;彭湃,2008)。
2. 孩子具有主观能动性, 并且自主选择会影响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 部分孩子会主
动要求参加课外补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由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分析不能区分是
由学生内在主观动因所引发的课外补习还是由家长主导参加的课外补习。
·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