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03
社会·2022·2
响,并深入探究影响教育不平等形成的个体和社会动因。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被称为“影子教育”的课外补习和教育公平的
关系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Stevenson and Baker,1992)。 一方面,根据
批判教育社会学理论, 虽然市场化使得大多数家庭拥有了除公共教育
之外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但如果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既得利益群体对
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 并且, 他们可以通过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过
程,从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去合法化自己所拥有的支配权力,从而固化
社 会 再 生 产 过 程 , 加 剧 教 育 不 平 等 程 度 (Bourdieu,1973;Bowles and
Gintis,1976;钱民辉,1997)。 这一论点的支持者反对教育领域过度市场
化,认为课外补习会加深社会再生产,导致教育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认为,由于缺乏竞争,传统的学校体制对教育
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是低效的。 这一弊端应当通过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
行修补。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正是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可能存
在不平衡和低效率等弊端,他们的利益反而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这
些研究认为,强化公共教育并不能缓解教育不平等,而市场机制会使教
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达到优化,从而改善弱势群体的境遇,促进社会流
动( Hanushek,1986;Howell and Peterson,2006)。 所以,这一论点的支持者认
为,课外补习将有益于弱势群体,能促进社会流动,减少教育不平等。
两种不同论点为研究中国 的课 外 补 习现 象 提 供 了 重 要 的理 论 视
角, 但哪种视角对理解市场化条件下课外补习和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
更有说服力,仍然是当下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随着相关领域全国代表
性调查数据的丰富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课外补习对学生
学习成绩的因果效应(丁亚东、薛海平,2016)。然而,参与课外补习是否
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现有研究并没有达成共识。 父母及其子女选
择参与课外补习的动机是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 在应试教育体
制下,父母和孩子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制度的安排,而会从自身的境遇
出发,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既有体制框架内合理寻求利益最大化。 以往
研究表明,个体、家庭、学校等背景因素差异会导致课外补习效应的异
质性,但以往研究仍未厘清个体选择倾向性对课外补习效应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教育市场化变革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
两个相互关联的研究问题: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参
与课外补习的倾向性的? 根据这种倾向性差异,课外补习对学生成绩的
· 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