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191
社会·2022·1
交往所共享的经历以及互动的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时间和精力
等资源的投入,增加互动双方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获得更高的
社会情感支 持 和社会回 报 (Kalmijn,1998;Block and Grund,2014)。 相
反,与自身社会属性相差较大的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尽管也会使个体获
得一些回报,如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 Lin,1999),但由于需要跨越群体
的边界和彼此共享的社会经历较少,因而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这
会导致相对回报降低(Wimmer,2008)。
但是,偏好作为个体的内在特质难以直接测量,仅有少量的研究直
接分析了偏好所产生的影响( Yu and Xie,2017)。 大量研究主要考察社
会 结 构 对 社 会 交 往 的 作 用 (Blau,1977a,1977b;Hallinan and Teixeira,
1987;McPherson,et al.,2001;Zeng and Xie,2008; McFarland,et al.,2014)。
与内在交往偏好驱动个体的社会交往不同, 社会结构是通过对互动机
会的制约发挥作用的。 互动机会越多,就越有可能建立社会联系。 这意
味着,同质性的社会交往模式并不必然取决于个体内在的同质性偏好。
如果社会属性相似的个体有更多接触互动的机会, 即使个体没有明显
的交往偏好, 与其他个体接触和互动机会的差异仍然会导致人际交往
出现同质性的特征。 反之,即使有较强的同质性交往偏好,如果有更多
的跨群体互动机会,那么,个体仍然有可能发展出跨群体的社会交往。
有关社会焦点( social foci)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互动机会对社会交
往的影响。 所谓“社会焦点”,是指一个社会、心理、法律或物理的实体,
大量的社会活动围绕这一实体开展( Feld,1981)。 日常生活中的学校、
班级、工作场所、邻里、兴趣团体等都可以视为影响人际交往的社会焦
点。 费尔德(Feld,1981)指出,社会焦点为个体建立社会联系提供了机
会,处于同一个社会焦点中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因而也更容
易建立社会联系。 同时,由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社会成员更容易处于同一
个社会焦点中, 因而围绕社会焦点建立的社会联 系 往往具 有 同 质 性
( Feld,1982;Mollenhorst,et al.,2008)。 按照这种逻辑, 处于社会焦点中
的群体构成的异质性将是影响社会交往同质性程度的关键因素, 群体
构成越多样化,越有利于建立异质性程度较高的社会交往。 国外的研究
发现, 生活在种族混合社区的儿童往往更频繁地在学校发展跨种族友
谊 (Mouw and Entwisle,2006)。 国内的研究也表明,居住在非移民聚集社
区的移民与本地人的社会距离更短(曾东林等,2021)。 关于学校群体构
·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