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64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
中,π 代表“任务难度”。 任务难度直接影响基层政府执行任务的激励,π
值越低,则任务难度越大,即便基层付出努力也仍然难以成功,此时,基
层政府的激励难度较高;π 值越高,则说明任务难度和激励难度越小。
2. 验收难度与验收方行为
基层生产过程结束后, 掌握验收权的一方需要对任务进行检查验
10
收,其获得任务产出信息,验收后的信息集为(x H,φ,x L )。 在模型中,验
收方是产出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激励方只能信任验收方,并根据其
提供的信息给予基层政府相应的激励。 验收的努力程度同样是离散的, 11
12
若验收方不努力,则不能看到真相; 若验收方努力验收,看到真相与
看到空集的概率 13 分别为 p 和 1-p。 模型中用 p 来衡量任务产出的验
收难度,p 值越低,验收难度越大。 与此同时,设定中央政府和中间政府
验收的边际成本分别为 c、m。 14 根据一般理论,这里严格区分了验收成
本和验收效果。 验收成本体现了信息收集的便利性,而验收效果一方面
取决于不同治理模式验收到真实产出的概率差异, 另一方面也受到验
收方操纵信息(例如策略性隐瞒产出)的影响。 因此,在验收成本方面,
松散关联型模式更具有优势,但在验收效果上,高度关联型和行政发包
制的模式比松散关联型模式更有优势。
3. 任务风险与政府授权
除了任务执行与验收过程中的属性, 还需要考虑激励权下放带给
15
中央政府的任务风险。 任务风险 (R i) 包含两项具体的风险:“任务固
有风险”(R i)与“授权风险”(△R i),满足 R i=R i+△R i,R i ≥0,且任务风险
10. x H 表示验收到任务的“高产出”, x L 表示验收到任务的“低产出”,φ 表示没有验收到
信息。
11. 即与基层政府一致,努力程度只有 0 或 1 两个值,若为 1,即代表“努力”,0 为“不努
力”,若中央政府为验收者,即 e c=0,1;若中间层为验收者,即 e M=0,1。
12. 假定验收方只能隐藏信息而不能扭曲信息, 即验收方只能把看到的事实汇报为没
有看到(空集),除此之外,不能把事实本身进行反转扭曲,即不能实际看到高(低)产出
却汇报为低(高)产出。
13. 对于同一任务,假设当中央政府掌握验收权时,其看到真相的概率比当中间政府掌
握验收权时高△p,这一假设也和前文的假设 2 相一致,即验收结果会因验收权的归属
不同而异。
14. 在此处 c>m>0。 我们将基层政府努力完成任务的边际成本为 ε 标准化为 1,如不努
力完成任务,基层政府的边际成本为 0。
15. 下标 i 表示某一项具体的政策任务。
·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