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80
土客结合:资本下乡的用工机制研究
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孙新华,2013:63)。 另一些研究则发
现,在劳动监督难题未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下乡资本通常会采取“转
包”土地的方式来规避劳动监督难题(陈义媛,2016;徐宗阳,2016;陈航
英,2018)。
上述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资本下乡后的用工状况。 但问题是,这
些研究只关注了下乡资本遭遇的劳动监督难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对
于下乡资本用工过程本身的讨论则付之阙如,因而也就无法解释本文
案例中“反常”用工模式的形成。 此外,这些研究也没有讨论下乡资本
雇工经营成功的情况。 下乡资本雇工经营成功案例的存在,恰恰凸显
了研究下乡资本具体用工过程的必要性。 本文力图通过对下列问题的
回答来填补已有研究的不足: 在同样面对劳动监督难题的情况下,那
些雇工经营成功的下乡资本是如何招募劳力 的? 招 募 的又 是 哪 些劳
力? 之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措施来克服用工难题? 这背后又呈现了
怎样的逻辑机制?
(二)农业劳力的数量和质量
资本下乡的用工问题也关涉农业劳力相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大致
可分为两类:第一,关于农业劳力数量问题的研究。有研究指出,伴随着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出现“用工
荒 ”(朱启 臻 、杨 汇 泉 ,2011)和“农 业 劳 动 力 潜 在 断 层危 机 ”(蔡 弘 、黄
鹂,2017)。 但也有研究指出,中国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并非全局性的,特
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消耗完毕,因此,只需进一步放松劳
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约束即可(许庆、刘守英、高汉,2013)。 第二,关于农
业劳力质量问题的研究。 此类研究认为,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老人
或妇女)无论是在体能、技能、知识还是素质上都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
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增加对劳动力(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舒尔
茨,2013;叶初升、马玉婷,2020)。
上述研究从农业劳力的角度给本文的研究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释。
按照这种观点, 菜场仅使用少量本地劳力有可能是因为其数量和质量
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这种解释的主要问题在于将劳动力仅仅视
为一种生产要素。 事实上,劳动力并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首先是
活生生附着在各种社会关系上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进入规
模农场的过程就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问题,相反,
·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