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32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能也。 ’须要如舜之事父,方尽得子之道。 若有一毫不尽,便是
                     道理有所欠阙,便非子之道矣。 ……”(《朱子语类》卷六十三)
                    所谓“求诸人”,就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比如,父亲觉得儿子对
                自己不够好。 所谓“求诸己”,就是用自己要求儿子的心去检查自己,按
                照这个标准,自己对父亲够好吗? 自己对父亲的态度与舜对瞽叟的态度
                相比如何? 如果用这个“心”检查自己,则“己”便变成开放、包容和扩大
                了的“己”,便将父亲包含在“己”内而为一体。 若以此“一体”之“己”去
                审视自己的儿子乃至别人的儿子,便是“推己及人”了。 这种“推”用的
                是家内“祖—父—子”的三人关系结构,但可以突破家庭的限制而到达
                一般的社会关系层面。 《大学》中在讨论完“齐家”之要害在于“孝悌”
                后,开始论述从“齐家”到“治国”的要诀,谓之“ 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
                     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
                     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
                     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
                     谓絜矩之道。 (《礼记·大学》)
                    所谓“老老”“长长”就是孝悌在家外的推展。 所谓“ 絜 矩之道”,其
                实就是“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礼记·中庸》),只是在家外演化成
                了一个一般性的“甲—乙—丙”的三人关系。 其中,乙作为主体,对待丙
                的态度和行动都参照甲对待乙而在乙那里造成的感受而来。 甲、乙、丙
                不一定有密切的关系,但作为行动主体的“乙”若能有诚心正意之德和
                修身齐家之教,必然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富贵
                穷通之境有差异,但孝悌愿欲之情有同然, 絜 矩之道就是因其所同,推
                以度物,使得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均齐方正。 所谓“敬其父则子悦,敬其
                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所悦者众”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层层推展,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正是治
                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
                    推己及人是将自己与亲人感通和理解的方式用于与他人的感通与
                理解。 由于自己与亲人“一体”,所以这种“推己”也将经常将亲人、家人
                的情感包含在内,可以理解为“己”的扩大。 若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将他人包括在“己”的感受范围之内,则他人的痛苦和欢乐
                便会引起自己的同情,这就是“仁”的核心内容了。 所谓“麻木不仁”,便


                                                                          · 25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