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61

社会·2021·3

           于规模,工厂并没有彻底将劳动力从家户中吸走。 事实上,费孝通在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观察证明,乡土工业通常在这种小型工厂和家庭作
           坊之间灵活切换。
               1983 年,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区分了五种类型的小城
           镇,首先对他之前研究的震泽镇和盛泽镇做进一步讨论。 《茧》里与工
           厂存在冲突的是作为乡村商品集散市场的震泽镇。 盛泽镇则不同,它
           是吴江县的丝织工业中心,具有专门化的工业。 1949 年以前,本地绸庄
                                 8
           数量多,且盛行包买制。 !20 世纪 70 年代苏南地区普遍出现的社队工
           业,使小城镇真正有了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动力。 社队工业最早是在“文
           革”后期城市工业向乡村扩散时出现的。 它以集体手工业为基础,其特
           点是建立小型工厂,承包一个具体的工业环节。 比如震泽中学当时的
           校办工厂就专门生产“六神丸”的瓶塞。 这种小型工厂基本上都是包买
           制 (费孝通,2014a:12-32)。 但是,并非五种类型的小城镇都能发展工
           业,费孝通强调的是那些服务于乡村的商业经济中心,其实就是震泽
           和盛泽的类型,他称之为“乡脚”———城镇之大小取决于其“乡脚”之大
           小(费孝通,2014a:38)。
               费孝通并没有期待通过小城镇一举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全盘问
           题, 小城镇的核心是为现代工业提供一种与社会而非个体结合的有效
                        9
           的劳动组织。 《茧》中的吴厂长和李义浦曾设想,自由劳动者不是为某
           个资本家工作,而是为自己,否则这种自由只是一无所有的自由。 这句
           话说对了一半。 他们把个体理性视为乡村现代启蒙的主要任务,而费孝
           通不认为在乡村直接开展现代思想启蒙运动会有效, 他想通过新的经
           济制度培育一种新的人格, 由他们自己重新定义和实践属于自己的文
           化理性。


           8.“绸领头”是织绸户和绸庄之间的中介人,他们发放贷款给织绸户,后者要按照绸庄
           的需要进行生产, 然后绸领头将收购的绸匹分类销售给绸庄。 一个绸领头可以掌握几
           十、几百甚至成千织绸户的生产(费孝通,2014a:12)。
           9. 进入 21 世纪以后,对小城镇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最具实 质意义 的有两 点:一是小
           城镇不如大城市方便集中管理,二是大城市能极大压缩人均用地(蔡继明,2010)。 本文
           无意介入中国城市化究竟应以小城镇为主还是大城市为主的争论, 因为小城镇的萎缩
           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其在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只是其一。 此外,大城市发展的困境并不比
           小城镇少。 比较两条发展线路的优劣或者企图二选一都是不现实的,如何理顺两者的关
           系也许更重要。 限于篇幅,本文对此不过多展开。


           · 54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