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207

社会·2021·2

           短和流逝速度的主观感受发生变化。 伴随着癌症确诊,患者被局限在一
           定的空间内,特定空间的时间制度冲击着患者原有的时间结构,也带来
           了不同的时间体验。 下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患者得知患癌后时间感知
           的变化。
               (一)生命倒计时与“等死之人”的身份构建
               长久以来,许多类型的癌症确实无法治愈,人们谈癌色变,癌症成
           为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发现较早的癌症可以治
           愈。 然而,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癌症依然与死亡紧密相连,得了癌症相
           当于被判死刑,“我还能活多久” 成为癌症晚期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之
           一。 多数患者对于初次得知患癌消息的场景有深刻的印象,不少患者
           甚至能描述出癌症确诊时的相关细节,包括时间、地点、告知人和告知
           方式等。
               对癌症患者来说, 得知癌症确诊的瞬间成为生命历程中的关键时
           刻, 从此患者对时间的感知和计算发生了方向性的逆转。 在确诊癌症
           前, 人们对生命时间的计算多以出生为起点, 以年龄累加的方式呈现
           (如图 1 所示)。 在确诊癌症后,患者的生命似乎有了确定的终点。 尽管
           这一终点始终存在,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经常是模糊的和被遗忘的,而
           对癌症患者来说,死亡作为终点更加清晰地浮现。 5 年生存率、10 年生
           存率等客观的医学数据,以及医生给出的预后判断,都是基于死亡的概
           率以及与死亡的距离得出的推论。 癌症患者的生命年龄以死亡为终点,
           开始以倒计时的方式计算(如图 2 所示)。







                 图 1:以 出 生 为 基 点 的 累 加 计 时  图 2:以 死 亡 为 基 点 的 倒 数 计 时
                    你看,旁边病房今天又走了一个。 我旁边的病床已经走了
                好几个了。 来这里的人,没有活着出去的。 都来这里了,怎么办
                呢,只能等死吧。 (访谈资料,20170910,男,64 岁,前列腺癌)
                    突然发病送到医院,我想看看是什么病,如果是小病,就
                治一治,如果是癌症,我就不治了,反正也治不好。 后来一看,
                果然是癌症。 我就说不治了, 等死吧。 (访谈资料,20171019,


           · 200·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