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205

社会·2021·2

           程和时间感知保持敏感, 通过专业实践帮助其实现生命历程的转变和
           时间感知的重构。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癌症患者群体的研究将个体对时间的主观体验
           和重构 ( Brown and Patrick,2018;Flaherty,2003) 置于生命历程研究中,
           不仅就患癌事件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进行经验研究,还可以丰富“时
           间”这一概念和理论在生命历程研究中的意涵。 本研究将在以下两方面
           进行探索:(1) 老年癌症患者在患癌这一关键时刻之后时间感知的变
           化,以及这种新的时间体验对患者的影响;(2)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专
           业实践帮助患者重构时间感知,以减少其痛苦、提升其幸福感。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生命事件发生的时机和顺序(timing and order)对生命历程的影响
           不同( Elder,1998)。 一个人 15 岁结婚生子与 40 岁结婚生子对人生的影
           响自然迥异, 一个孩子患癌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患癌对其人生历程
           的影响也不同。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主要是老年癌症患者,他们具有丰富
           的时间经验, 对时间的重构和外在因素干预后的再重构有更明显的对
           比。 此外,老年人癌症发病率最高,研究发现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例进行的社会学研究对于推动和发展社会学理
           论以及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军、何威,2016)。 本文以医务社会工
           作对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为例, 展示人们在经历生命历程中
           的关键时刻后时间感知和重构的可能性, 一方面可以丰富生命历程理
           论,另一方面也为临终关怀服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3
               1995 年,LF 医院成为上海第一家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院。 该院
           临终关怀科共有 26 个床位,主要收治癌症晚期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
           虽然医院规定了收治对象应是“生存期低于 2 个月的临终患者”,但准
           确判断患者的生存期是非常困难的,导致这一规定实际上很难执行。 从
           科室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收治患者生存期不止 2 个月,甚至有患者
           已经在临终病房住了几年。 因此,访谈对象是否为“临终患者”难以界
           定,但入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癌症患者居多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
           本文以“老年癌症患者”来概括访谈对象,比“临终癌症患者”更准确、
           更符合实际。 不过,尽管访谈对象不一定是临终患者,其临终问题仍是

           3. 本研究对医院名称做了匿名处理。

           · 198·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