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社会》2021年第1期
P. 12
语言、替身与楷模:《尚书·金縢》的神话学研究
质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柏拉图的几种文本作为辅助的比
较,分析某些围绕《尚书·金縢》及其以注疏为主要书写形式的后续文本
(我们将这些文本视为既是一种历史学意义上的“事件”,也是一种社会
学意义上的“事实”),希望以此窥见“楷模”塑造过程中的另一面。
一、柏拉图的 Pharmakon:文字与药及“替罪羊”之关系
我们从柏拉图的几种对话录中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和事件———
“苏格拉底之死”———作为可供参照的事实体系。 这两种文本虽然在撰
写年代上约略相近,并且都处在所谓“轴心时代”开始之时,但尚不足以
成为比较的充分依据。 有一个更为具体的理由:它们都涉及一种典型的
社会事实,即诸文明中普遍存在的“替罪羊”(scapegoat)。
在《斐德罗篇》中,苏格拉底给斐德罗讲了一个颇为离奇的故事:一
位埃及古神塞乌斯向阿蒙王介绍了自己发明的许多技艺, 他最满意的
一种技艺是文字:
大王啊,这种学问可以让埃及人更加聪明,能改善他们的
记忆。 我的这个发明可以作为一剂药,让他们博闻强记。
但出乎他的意料,阿蒙王立刻否定了它的价值:
多才多艺的塞乌斯啊,有能力发明技艺的是一个人,但有
能力权衡使用这种技艺的是另外一个人。 现在,你是文字的父
亲,由于你溺爱儿子的缘故,你把它的真实功用恰好说反了!
……你发明的不是一剂记忆之药,而是提醒之药。 3
(柏拉图,1963:168-169;2003:197)
苏格拉底质疑的是书写文字的“正当性”,另有一种语言“更好,更
加有效”,斐德罗明白他所指为何:“你指的不是僵死的文字,而是活生
生的说话,它是更加本原的,而文字只不过是它的影像。 ”
“ 药”的希 腊 文 原 词 是“φ觃ρμακον”(Plato,1914: 562),拉 丁 文 转 写
为“ pharmakon”,英译本有几种各有偏重的译法:“poison”(毒药)(Plato,
1914: 399)、“elixir”(妙药)(Plato, 1914: 563)或“recipe”(良药或药方)
(Plato, 1952: 157)等。 更有意味的是,它也是“替罪羊”,从专名的保守
特征看,这也有可能就是它最初的意思,因为它恰好是希腊城邦一种年
度仪式的名称(“pharmak仵s”)。 在这个“集体迫害”集会上,必有一个人
3. 引文有所修改。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