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40

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


       三 、 茶叶的历史传统与技术细节

       2016 年我国茶叶总产值为 1360 亿元 , 茶园面积从 2000 年的
   1633.5 万亩发展到 2017 年的 4582.3 万亩 ( 杨江帆 、 李闽榕 , 2019 :
   9 )。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 , 茶叶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 ,
   2015 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达 4.28 亿人 , 年消费茶叶 131.45 万吨 , 全
   国人均消费 1.1 千克 ( 杨江帆 、 李闽榕 、 萧力争 , 2017 )。 从我国茶叶在
   全球茶叶生产体系中的位置来看 , 我国茶叶产量的绝对值和占比均在
   快速增加 。 尤其是 2005 年以后 , 在全球茶叶总产量增加幅度有限的情
   况下 , 我国茶叶产量依然在迅猛增加 。
       在我国几个重要产茶区 ,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更为显著 。
   2000 年以来 , 贵州省的茶叶种植面积扩张了近 10 倍 , 连续多年成为中
   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 。 1949 年 , 安徽省的茶叶产量为 0.71 万吨 ,
   2018 年达到 11.2 万吨 ; 茶叶种植面积从 1961 年的 3.52 万亩扩大为
   2017 年的 17.67 万亩 。 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 福建与
   茶产业相关的从业人数超过 300 万 , 约占全省人口的 1 / 12 ; 浙江省大
   约有 210 万人从事与茶叶相关的工作 ( 杨江帆 、 李闽榕 , 2019 )。
       我国的茶叶是以十分特殊的生产组织形态经营的 , 其突出的特征
   是茶叶种植 、 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以家庭经营为主 。 典型的如安徽省 ,
   其茶园以茶农家户管理为主 , 家庭经营的茶园占总面积的 80% 以上
   ( 杨江帆 、 李闽榕 、 萧力争 , 2017 : 135 )。 湖北省恩施市的茶叶种植也以
   家户经营为主 ( 徐宗阳 、 焦长权 , 2016 )。
       茶叶有独特的采摘和炒制技术 , 这些复杂的技术细节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它的生产经营过程 。 印度茶叶的经营形式与我国形成鲜明对
   比 , 与此相对应 , 印度的茶叶产品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术要求 。 印
   度以生产红碎茶和传统红茶为主 , 绿茶近些年才开始发展 , 且印度绿茶
   以袋泡茶和速溶茶为主要产品 ( 江春园 、 赵和涛 , 1990 )。 印度的茶叶经
   营模式也是其历史传统和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 19 世纪 40 年代
   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培植从中国引入的茶叶 ( 麦克法兰 , 2016 ), 在殖民地
   时期就形成了印度茶叶的种植园模式 , 即资本家经营大规模的茶园 , 雇
   佣茶农进行种植和采摘 ( 罗龙新 , 2010 ; 陶德臣 , 2007 )。 种植园的农业
   雇工在种姓 、 部落和移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劳动体系


                                                               ·
                                                            3
                                                           · 3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