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55

社会 · 2020 · 4

   因 “ 景德镇内监虐取民 , 兼上官和买 , 里胥匿价 , 为害特甚 ” 而实施改革 ,
   “ 亲阅窑户 , 编四季文册 , 按季均输 , 民乃不病 ”( 王崇炳 , 1996 : 29 )。 这
   则材料虽然短 , 但信息量很大 : 首先 , 材料说明 , 正德时上供物料的无端
   需索已经严重影响到景德镇当地窑户的生产生活 ; 其次 , 王坡之改革针
   对全体窑户而未区分官窑户与民窑户 , 可见此时 , 由于烧造数量的激
   增 , 民窑已经大量承烧瓷器 , 与官窑无异了 ; 第三 , 官窑烧造任务的承担
   者由官窑户扩展至民窑户 , 相当于将官窑户的部分差役转移到民窑户
   头上 , 而里长胥吏的作弊行为使徭役分配不均 , 因此 “ 为害特甚 ”。 王坡
   正是为均平差役而实行改革 。 为保证各窑户间摊派的公平性 , 他编定
   了 “ 四季文册 ”, 使窑户之役按季度一年四轮 。“ 按季均输 ” 虽能暂时均
   平负担 , 但只要烧造任务继续增加 , 监烧官员需索不停 , 窑户们的压力
   便只会越来越大 。 王坡的改革不过是扬汤止沸 , 并不能真正改变窑户
   困顿的处境 。 在这种情况下 , 窑户的大量逃匿在所难免 。 值得注意的
   是 , 以上这些窑户差役均平化的改革并未借助财政白银化的帮助 , 而是
   尝试在既有制度框架内进行协调与均衡 。
       与窑户差役改革不同 , 匠户改革十分倚重差役的折银 。 永乐十七
   年 ( 1419 年 ), 监察御史邓真便已经注意到了匠户制度的内在矛盾 :
           匠人有连年服役不少闲者 , 有经年买闲在外生理者 , 有狡
       猾托故而逃避者 , 所司官吏明知其故 , 皆不举问 , 以致役使不
       均 , 人心不服 。( 杨士奇等 , 1983 : 2178-2179 )
       永乐时匠户差役已呈现出不均的现象 , 而其中连年服役的各色轮班
   人匠又 “ 谙晓本艺者十无二三 …… 不惟不得实用 , 抑且有误供应 ”( 张懋
   等 , 1983 : 1307 )。 为解决这一危机 , 国家决定将雇佣制引入官手工业的生
   产之中 , 一方面通过向匠户征收货币的形式来解决 “ 役使不均 ” 的情况 ,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官手工业的生产效率 。 据成化五年 ( 1469 年 ) 工部
   奏 , 南京工部大概在宣德末正统初便已开始由轮班匠出钱雇募在京高手
   造作供应 ( 张懋等 , 1983 : 1307 ), 民间自行雇人代役的情况自然又要早于
   这个时间点 。 至成化二十一年 ( 1485 年 ), 明政府正式颁布法规 , 令班匠
   以银代役 ( 申时行等 , 1989 : 961 )。 在景德镇 , 前辈学者多关注御器厂中匠
   户转为雇役的现象 , 并将之视为正德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 江西省轻
   工业厅陶瓷研究所 , 1959 : 103-107 ; 潘群 , 1979 ; 许涤新 、 吴承明 , 1985 :
   555-602 ; 梁淼泰 , 1991 : 28-45 , 100-118 ; 佐久间重男 , 1999 : 131-


       8
      1
    ·  4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