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52
明代上供物料制度运作与财政白银化的逻辑 : 以景德镇官窑烧造改革为例
纳 。 制瓷所需原料最初由里甲供办 , 至嘉 、 万时已基本折银 , 但仍有部
分物料由里长负责办纳 , 如 “ 石末 , 出湖田一 、 二图 , 里长交纳 , 每十斤给
米二升 ”( 陆万垓 , 1989 : 818 ), 从中可窥见当初实物征解的痕迹 。 除饶
州府外 , 江西其他府民户同样承担了制瓷原料征解的任务 , 如解运所需
的 “ 包器棉花黄纸 , 照依旧额数目申司派行南昌府办解 , 黄纸南康 、 九江
办解 ”( 陆万垓 , 1989 : 872 )。 承办制瓷原料需要动用数量庞大的里甲
户 。 以采办燃料为例 , 为供应京城琉璃窑与黑窑所需燃料 , 需要动用两
万名官兵采打柴薪 ( 曾省吾 , 2010 : 254-255 ), 这还仅是燃料一项动用
的人数 。 永乐之后 , 景德镇的烧造任务较京城窑场只多不少 , 若无浮梁
全县乃至周边府州县里甲户的帮助 , 实难想象仅靠少数官窑户或匠户
便能维持御器厂的运作 。 四是瓷器解运 。 明代江西上供物料解运由专
门解户承担 , 解户往往佥派里甲富户充当 。
朱元璋极富理想主义地依从儒家经典设计出了一套国家治理的原
则与制度 , 这也使这一制度备受当时士大夫们的推崇 。 12 但在实际运作
中 , 这套物资征调体制面临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 一方面 , 上供物料的无
定额事实上造成了中央需求的持续激增 , 这无疑极大威胁着里甲系统
的承受能力 ; 另一方面 , 这种体制下的均平状态建立在每个人对 “ 分 ” 的
自觉之上 , 也建立在国家对个人的人身控制之上 。 但在当时的社会环
境下 , 客观上王朝国家不具备这样的行政能力 , 主观上上至天子下至百
姓也没有这种自觉 , 因而造成事实上的赋役分配不均 。 永乐时出现的
物资征调体制运转不畅所带来的财政危机便是这些矛盾的具体表现
( 申斌 , 2020 )。
明初朱元璋力行节俭 , 尽可能限制了国家对上供物料的需求 , 体现
在瓷器上见于 《 诸司职掌 》:
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 , 需要定夺样制 , 计算人工物料 : 如
果数多 , 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 ; 设或数少 , 行移饶 、 处等府烧
造 。( 翟善 , 2010 : 1926-1927 )
由此可见 , 明初工部将瓷器的烧造分派给多个地区 , 其中京师由于
12. 如 《 图书编 》 的作者章璜 ( 1987 : 702 ) 便指出 , 前代 “ 贡无定额 , 科责无艺 , 而日进 、 月进有
之 。 或假贡奉为名 , 侵渔民利 , 强夺商贩 , 至于禽兽 、 昆虫 、 珍味之属 , 抑配人户 , 致使所在居民
以土产之物为苦 , 先王制贡之意荡然尽矣 。 洪惟我圣祖立国之初 , 即定诸州所贡之额 …… 著
为定额 , 俾其岁办 …… 珍奇玩好 …… 一切无有焉 ”。
5
1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