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26
颜神镇何以设县 : 明清华北山区社会的政治选择与地域认同
座 。 这座庙宇自前代已存在 , 此次重修确定了以岳阳山山顶为庙宇的
四至 , 应为庙产 。 对于参与者的称呼 , 有 “ 功德庙主 ”“ 功德施主 ”“ 功德
主 ” 几种 ( 赵卫东等 , 2013 : 13 )。 这些山民来自包括八陡店 、 孤山庄 、 岳
阴庄 、 石门庄等十余个村落 , 甚至还有益都县之外的民众参与 , 比如长
山县周村店 。 值得注意的是 , 像八陡店 、 周村店这样以 “ 店 ” 命名的聚
落 , 具有通商 、 贸易的商业意义 。 因此可以推测 , 在明代前期的山地一
带 , 已经有一些因为贸易而形成的集 、 店聚落 , 并且这些聚落的山民通
过重修庙宇的活动组织在一起 。 明隆庆元年 ( 1567 ), 来自八陡店 、 浮屠
滩庄 、 大庄 、 西河店 、 东石马 、 中石马和岳阴庄的人又对该玉皇庙进行了
重修 。 在这块题名碑刻中 , 浮屠滩庄村民是按照 “ 里甲 ” 的方式进行捐
款 , 其中领袖 “ 社头善人 ” 2 人 , 并包括了一甲 、 二甲 、 三甲 、 四甲 、 五甲和
六甲的 64 名村民 ( 赵卫东等 , 2013 : 45 )。 虽然我们无法了解所有山民
在明代前期编户的情况 , 但这块碑刻的捐款信息说明起码有些村庄的
山民是登记在里甲之内的 。
明初活跃在这片山区的 , 还有一些在官方看来难以管理的人群 , 他
们是动乱的制造者 , 被官方文献称作 “ 妖妇 ” 或 “ 山中莽伏 ”。 明永乐十
八年 ( 1420 ) 发生了著名的 “ 唐赛儿之乱 ”。 关于这场乱事 ,《 明实录 》 中
记载 , 唐赛儿是蒲台县人 , 从小喜好诵读佛经 , 自称 “ 佛母 ”, 经常往来于
鲁中山区各州县 , 能号召五百余人据守益都县卸石栅寨作乱 。 此 “ 益都
县卸石栅寨 ” 位于距颜神镇东侧四十里的群山中 , 即前文提及的岳阳山
附近 (“ 中央研究院 ” 历史语言研究所 , 1963犪 : 2193 )。 明政府对动乱首
领唐赛儿的记录很模糊 , 可见官方并没能掌握唐赛儿的背景 , 原因大概
是唐赛儿根本不是某个知县管治下定居的农民 。 对于如何处理唐赛儿
动乱 , 朝廷除了派官兵围剿和招抚 , 也无他法 。 明成祖在听说唐赛儿削
发为尼后 , 曾下令逮捕北京和山东境内所有的尼姑和女道士 , 但 “ 妖妇 ”
唐赛儿依旧逃之夭夭 (“ 中央研究院 ” 历史语言研究所 , 1963犪 : 2200 )。
在官方记载中 , 明天顺年间 , 颜神镇附近又有冀景周聚众为乱 , 后被镇
压 。 官方对于此次动乱的记载更为缺乏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朝廷官员
对颜神镇周围的山区所知甚少 。
鉴于颜神镇地处济南府与青州府交界的重要地理位置 , 明弘治之
前 , 颜神镇设有巡检司 , 管理因流动人口带来的地方治安问题 。 在弘治
年间 , 山东巡抚和按察司都决定在镇上设立分署 , 以保护乡民 。 自设立
9
1
· 1 ·